历史故事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收藏 0 0

最近在读宋朝历史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当年的澶渊之盟和后来的靖康之耻,其实他们都是属于一个性质的盟约,一个性质的现象,但是它们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当年澶渊之盟的时候,是辽国萧太后带兵打到了宋真宗的门下,如果双方谈和签订了城下之盟。而当年的靖康之耻之前,其实也是如此,金国的军队打到了宋朝的城门下,宋徽宗签订了另一个屈辱的和平协议。但可惜的是两个城下之盟却有着不同的结果,澶渊之盟双方罢兵,最终迎来几十年的和平,而健康支持前期签订的条约,金国人完全没有遵守,而且直接发兵攻城,结果徽钦二帝被抓,北宋王朝居然就这么灭了。这一点曾经让小编感到很疑惑,在历史贴吧里面也看到这个话题炸锅,为什么同样的城下之盟却有着如此截然相反的效果呢?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澶渊之盟

为了弄明白这个事情,小编查阅了很多资料,首先就要弄清楚两个事件不同的背景。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澶渊之盟签订的时候,辽国军队的确是包围了宋朝的城门,但可惜的是当时辽国遇到了巨大的危机,他包围了宋朝的皇帝,但是宋朝的军队又包围了他 ,可以说两人在玩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宋朝虽然处于比较劣势的情况,但是 辽国也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所以双方的力量实际上是对等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国不可能灭了宋国,而宋国却是有可能灭了辽国的,所以宋朝低声下气的签订和平协议的时候,辽圣宗和萧太后不可能拒绝,所以这个城下盟约签得虽然有些下作,但是却是重如泰山,没人能抗拒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靖康之耻

那么我们再反过头来看当年的靖康之耻的合约,那时候,宋徽宗面临着兵临城下的危机,四处的战斗又是在战与和的摇摆之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所以宋徽宗之能进行屈辱的求和。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徽宗军队没办法造成对金国人的威胁,而金国的军队却直接准备攻打他的首都了,所以攻守之势已经完全易形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金国人向宋朝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按照当时历史的记载,他们要求宋朝提供100万两黄金,而且还要求宋朝直接称臣纳贡。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徽宗居然还是跪着求和同意了,而且还搜刮了20万两黄金,300万两白银。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这件事情可实在是要命的,金国对于宋朝的实力还是有些不太了解的,原本只是狮子大开口,结果对方连拒绝的要求都没有提,就准备了这么多的钱,所以这刺激了金国人进攻的欲望,而且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国家不堪一击,统治者意志脆弱到了极致。所以他二话没说拿到了赔款后,也根本没有遵守条约,直接发起了对于宋国的进攻。在这个过程之中,他遭到了宋朝军民的抵抗,这时候他又开始玩新的阴招,那就是一方面以和谈的手段来麻痹宋朝的统治者,另一方面以战争的手段摧垮他们的抵抗意志。所以当时,靖康之耻期间签订的所有的盟约全部都是一种金国人的麻痹手段,或者是宋朝统治者愚蠢的刺激敌人的行为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当年虽然双方签订了大量的条约,当时宋朝的统治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却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而且还使得他自己放下了武装力量,那么战争的下场就可想而知,金国的军队横扫宋国的领土,最终两位皇帝被抓,曾经的和平条约都变成了导致自己死亡的诱因。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靖康之耻就这么发生了,它的下场也与澶渊之盟截然不同了。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历史教训

针对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对外战争或者外交的时候,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以这两个事件为对比,当年的澶渊之盟虽然也是城下之盟,但是宋真宗从头到尾都没有放弃过战争的想法,所以辽圣宗虽然已经看到了某种胜利的可能性,但是却被宋真宗御驾亲征的气势给吓倒,最终只能接受这个城下之盟。因此当时的和平协议,不是谈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是用宋真宗御驾亲征打到最后一人的勇气给干出来的。所以这样一个看起来屈辱的和平协议,最终于战争的意志最终得以保全自身,并且得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虽说它的后遗症很大,但那也是后话了。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结语

同样的,我们反过来看那个所谓的靖康之耻,宋徽宗虽然也在拼命的签订合约,但是他签合约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抵抗的意志,也没有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决心。正因为如此,他的和平协议完全不能够约束对方,对方只会一味的增加谈判的条件,甚至直接把谈判当成毁灭他的手段。看到这里小编也想起了当时伊藤博文说过的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两国力量相当,外交就是力量,这指的就是当时的澶渊之盟,但当两国力量相差悬殊,那么力量就是外交,这指的就是后来的靖康之耻。曾经的两大事件,完美的阐述了外交的道理。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热爱和平抛弃战争,但是战争的准备我们从来都不应该抛弃,因为当我们抛弃了战争谈和平,那么和平桌上得来的结果,只有一味的索取,还有更加可怕的战争。当年的宋真宗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宁愿打到最后一兵一卒,这才得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而那个愚蠢透顶的宋徽宗不懂这个道理,只知道和平是外交手段,只知道以和平来和平,自然就被别人打得落荒而逃,甚至身死国灭,这或许就是对比两个事件得出来最惨痛的教训了。

上一篇

我们的历史系列人才篇:隋朝不够完备的科举制雏形

下一篇

最擅长出奇制胜的开国中将,罗帅说:没有难得倒他的事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