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收藏 0 0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文/历史的溪流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是明朝初期一个传奇人物,出生在苏州的医生家庭,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号道衍。在他身上,儒、道、佛三家融为一体,善于吟诗作文,与明初文坛盟主宋濂、高启交往密切;同时又向灵应宫道士席应真求教,学习道家阴阳术数之学。游历嵩山古刹时,相士袁珙看到他,大为惊讶:什么地方来的宁馨胖和尚,一对三角眼,身形好像病虎,性情必定嗜好杀人!道衍行听了不但不恼怒,反而大喜。

明太祖宋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对佛教有着特殊的感情,要礼部考试精通儒学的和尚,为儿子选择随待僧人。道衍应试后的归途中,赋诗怀古,抒发抱负:

樵撸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调残,

五洲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同行的和尚宗泐(le,四声)批评道:这哪里像出家人应该讲的话!道衍笑而不答。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接受宗泐和尚的推荐挑选道衍作为燕王朱棣的随从,一同前往北平。朱棣问他:你能占ト吗?道衍用苏州话回答:会,会。随即从衣襟中拿出五枚太平钱,连掷几下,啤睨朱棣说:殿下将在燕地做皇帝。朱棣大声叱责:和尚勿谬说!嘴上这样说,心里暗自高兴。让道衍和尚兼任大庆寿寺的主持,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燕王府,成为朱棣的智囊,策划与鼓动朱棣发动军事政变,就是他干的主要勾当。

野史记载,某一个冬天,朱棣在燕王府设宴款待道衍,酒酣耳熟之际,两人玩起了“对对子”游戏。朱棣出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道衍应声对出下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表面上看都是文字游戏,“水”字加上点就是“冰”字,“王”字出头就是“主”字,却话里有话。上联明明是在谈天气,下联却在谈政治,“王不出头谁作主”,一语双关,表面上的拆字游戏,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燕王你不出头谁来作人主呢?既是鼓动夺权,又是拍马奉承。道衍还对朱棣说,由我辅佐你,帮你戴上“白帽子”。“王”上面加“白”,不就是皇”吗?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燕王朱棣当然明白,把“王”变成“皇”,绝不是儿戏,有点儿犹豫。洪武二十三年,他把相士袁珙迎到北平,为他看相,预卜未来的吉凶。朱棣为了测试袁的本领,特地装扮成卫士模样,混杂在九个相貌和自己相似的卫士中,在酒馆和袁珙见面。袁珙一下就认出了朱棣,跑在他面前说:殿下何必如此作践自己!一行人回到王府,袁珙面对朱棣,仔细端详面容,俯仰左右,再拜稽首而说“龙形而凤姿,天广地周,日丽中天,重瞳龙髯,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如钟,实乃苍生真主,太平天子也。年交四十,髯须长过于脐,即登宝位时。”

用明白无误的语言告诉他,四十岁可以登上皇帝宝座,当上太平天子。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朱棣果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想起了当年袁珙的预言竟然如此灵验,把他从宁波家乡请到南京,授予太常寺丞的官职,赏赐冠服鞍马、文绮钞锭。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去世,建文帝即位,鉴于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们在蠢蠢欲动,朝廷决定削藩,先从周王、湘王、代王、齐王、氓王下手。道衍秘密劝燕王速速起兵对抗朝廷。

朱棣有些犹豫,问道:民心向着皇帝,怎么办?道衍理直气壮地回答: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他随即把相士衰珙、占ト师金忠引进燕王府,让朱棣相信,起兵是在替天行道。朱棣终于下定决心,选拔将校,收罗各种异能之士。道衍在燕王府后院练兵,挖掘地下室铸造兵器,为了掩人耳目,特意建筑厚墙,放养大批鹅鸭,扰乱视听。

一切准备停当,朱棣决意起兵的那天,突然狂风暴雨大作,屋檐瓦片纷纷坠地,吓得朱棣大惊失色。道衍调动三寸不烂之舌,巧辩道:这是吉祥之兆,飞龙在天,风雨随之而来,瓦片堕地,是上天命我们把它更换成黄色琉璃瓦。

为了名正言顺,朱棣把他的军队号称“靖难之师”,军事行动号称“靖难之役”。自从西汉的吴王刘濞发明“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策略以来,历代野心家都奉为至宝,朱棣也不例外。他打出的旗号是:请诛齐泰、黄子澄,以清君侧,实际上矛头直指建文帝。

建文元年(1399)十月,朱棣率军奔袭大宁,朝廷派来的大将李景隆乘机包围北平。留守北平辅佐燕王世子的道衍,稳固防守,多次击退攻城军队,直到援军赶来,内外夹击,李景隆兵败撤退。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朱棣率军南下,道衍留守北平,从未亲临战场,却能运筹雄,决胜于千里之外。朱棣围攻济南三个月,毫无进展,道衍派人快马加带去锦囊妙计:“师老矣,请班师!”

攻打东昌大败,大将张玉阵亡,朱棣灰心丧气,打算停止军事行动。道衍极力鼓气,招兵买马,再度出征,取得连胜。道衍带信给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这是极其高明的战略决策: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争奇,避实捣虚,直插南京。正如道衍事先料定的那样:京师兵力单薄,手到擒来。朱棣的军队连克泥河、灵璧,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投降,南京陷落。

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的关键智囊-道衍和尚

“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收场,可以算是一个奇迹。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均以失败告终,因为力量对比、人心向背,朝廷方面都占优势,“靖难之役”何尝不是如此!朱棣能够取胜,道衍和尚的作用不可低估。《明史-姚广孝传》说:朱棣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中三年,战守机宜完全取决于道衍,道衍从未亲临战阵,但是朱棣起兵夺取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论功以为第一。

朱棣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授予道衍太子少师,恢复他的原姓姚,赐名广孝。朱棣以皇帝身份与他对话,只称“少师”,从不直呼其名。皇帝要他蓄发还俗他执意不肯;皇帝赏赐宅第及两名宫女,他都婉言谢绝。位高权重之时,仍长期居住寺庙,上朝换上官帽官服,退朝以后,仍是一身袈裟。活到八十多岁的姚广孝,充满了传奇色彩。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谁也不要不服气。从道衍和尚的传奇一生来看,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也许就是和有缘分的人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一起。


其他历史类文章链接: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九字方针战略是谁提出的?

朱元璋与他的故乡凤阳

神机妙算刘伯温为什么就没有算到自己的悲情结局了?

大明朝猛将蓝玉的结局是咎由自取的吗?

大明朝开国初期最会钻营的能人佞臣-胡惟庸

下一篇

明朝灭亡令人惋惜,而清朝灭亡为何人人拍手称快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