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收藏 0 0

王铎,一个无限悲情、复杂的名字。书艺君过去是学政治的,知道一个艺术家在政治面前是多么地无能为力。政治无情地碾压一切。王铎,一个多么伟大、天才的人物。但政治根本不管这些。在政治那里,` 5 m 9 ] ,只有利益。在政治的利& f q V r T | ~益世界里,一个艺术家太微不足l ) k , – c . w道。别说艺术家,即便是毁灭一座城、屠杀千万人,也都不算什么。有人说,他可以去死啊!呵呵,死有何难?活着,并且以一种自我顽抗、自我摧残的方式活着,才是真的难,那真叫生不如死。在社会现实面前,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再怎么被人误解中伤践踏侮辱的艺术家,能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那些反对王铎、想让王铎去死的人,都是什么东西,揣着什么居心?这其实都是政治啊,都是赤裸裸的黑暗的政治啊,跟真正的德性有什么关系?而“苟延残喘”的王铎,又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什么不去干?N , ( P O M醒醒吧。; } ; ^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古代文人雅士没有不? O h G 8使用印章的,这些印章与官印不同,它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透露着所有者的品位、学识和性情。印章上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孟津文史研究者李根柱先生认为,这些文字是萦绕在人心中很久的思想火5 v B y | V a ~ k花,文人用过的印章就是z 6 K N他的自白,是他的心路历程,串联起来,甚至可以蕴含他的一生:他的追求,他的挫折,他的成功,他的缺失,以及他的希冀,他的情思,他的泪水……

王铎5 g E , : R `留下的书法作品很多,这些作品上的印章多种多样。据李根柱先生统计,他的印章有30余种,从这些印章之W K n {中,李根柱发现了一个真实的王铎。

李先生说,王铎的印章可分为三类。“王铎之印”、“觉斯”、“字觉斯5 G x _ T V 9”、“铎”等,这是一种普通的印章,刻的是他的名或字。

“烟潭渔叟”、“痴庵道人”、“娄络亭印”之类,则是在表达一种寄托、向往或者无奈。

“宗伯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大宗伯大学士太子太保章”等,则显示着几分自矜,几分自傲,几分自得。

这些印章的背后,站着一个真实的王铎:恋位重名,失意思隐,欲罢不能,矛盾重重,幻想着的是江湖,放不下的是朝廷。在那个大动荡大变局的时代,这种犹豫,这种欲进不能; o 8 0 Q # G % G、欲罢不成,最终造成了王铎的人生悲剧。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王铎不是一个贪官污吏I ~ } S ~ f c 0,也不是阿谀奉承之徒,他做官有政绩,做人富有感情,诸如施粥济贫、施棺义葬之类的事也没少干。在北京,他直言敢谏,在南京,他不与马士英之# % z / 5 F流为伍。后人对他的指责,几乎都集中在投降清政府这件事上。

到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满朝文武投降的时候,王铎大约只能有两个选择:一是l p 0 – = E U L死难,一是投降。有人分析说,此时王铎想退D t g @ 2 R {居山林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身为南明“副总理”,清朝统治者不会让他逃脱罗网、置身事外的。所以他不是降就是死,别无选择。结果,因假太子案被群殴得心灰意冷的王铎,选择了投降,成为清朝收买人心、粉饰太平的砝码。我们当然可以大义凛然地指责他,不过如果以@ ] { ) S X e Y L一个; @ 6 d v l % )普通人的标准评判的话,王铎其实也不是万恶不赦。有人这样设问,明朝大厦已倾,投降的官绅士民何止万千,独王铎一人不可求生L & L h % F b吗?在对南明小朝廷丧失希望与信心后,为保家人的安危和生存S s C k q ),为求安定舒适的生活,不也是人本能的选择吗?

王铎* ? @ (肯定u w 0 y a m F也这样自问过,但他大约很难得到肯定的答案。他内心深处的儒家观念,他最好的朋友的结局,让他内心难安,长期生活在自责和郁闷中。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丨丨 无奈降清,内心郁结

降清后,王铎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后来职位稍降,为礼部左侍郎。从官场上说,这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待遇,也给足了颜面。但王` Q # S m铎并不快乐,在那时的中国,“忠臣不事二主”是伦理纲常,“舍生| Z { w a r取义”是孔孟教义的要旨。背叛这些规则和信条,会被别人看扁,自己也会抬k S D ( 5 8 N不起头,而王铎最好的朋友黄道周、倪元璐先后死 7 6 a R t G难,在他s 6 8 3们的衬托下,王铎的降清更不能被别人,也不能被他自己容忍。

黄道周、倪元璐与王铎同年V F Y考取进士,同时进入翰林院任职,曾共事多年。他们政l ! f R b i治上志同道合,对书法之道又有着相近的追求和取向。三人惺惺相惜,相互间提携勉励,彼此交流品评,成为书坛佳话。黄道周曾写道:“惟王觉斯(王铎字觉斯)、倪鸿宝(即倪元璐)与吾: 1 m o V B最乳合,盟肝胆,浮意气,砥砺廉隅,又栖止同笔砚为文章。爱焉者n t – @ f * r呼‘三珠树’,妒焉者呼‘三狂人’,弗屑也。”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三珠. Y C c b B树”语出《山海经海外南经》,其树如柏,叶皆为珠。唐代初年,王勃兄弟三I + r E人都很有才名,被称为“三珠树”,后来这个词汇被用来作为对兄弟的赞词。由此可见,Q m Y } , o i三人的v / ; . 2 m P才情和相互之间的深9 J s 3 + q B情厚谊。明代中晚期,书法崇尚赵孟 、董其昌,但一味追求清隽流美,逐渐走向卑弱柔媚。“三珠树”以他们个性张扬的F s ; b E H 8 g I书法v 1 1 ] i . C,纠正书法时弊,使书法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创作高峰,而他们三个人都卓然成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后人评价说,“然如] Y G aN k X / 0 – D石斋之崖岸,倪鸿宝之萧逸,王觉斯之腾挪,明之后劲,终当属此数公”。

三个人中,倪元璐年纪最小,比王铎小一岁,但他却死得最早。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煤山,倪元璐闻听消息,“8 e ; @ ` b整衣冠拜阙,大书几上曰:‘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殓,暴我尸,聊志吾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缢而死。”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黄道周| { 2 ? W p最为年长,比王铎大8岁,但在南京失陷后,年过6旬的他回到家乡福建继续抗清,曾组织义军北伐,虽首战告捷,却因孤军无援兵败被P N | % k |俘。M ` w $ 2 ;此人文章气节高天下,清人如获至宝,百般诱降,均被他严词拒O F x J W ? x绝。黄道周死得很洒脱,就义前,他“谓仆曰:‘曩某索书画,吾既8 : Y H Q O O c w许之,不可旷也’。和墨伸纸,作小楷,次行书,幅甚长,乃以大字竟之。又索纸作水墨大画二幅,残山剩水,长松怪石,逸趣横C * g U生,题识后加盖印章,始就刑。”真可谓从容赴难。

两位哥们@ ? –儿都死得磊落,王铎却“苟活”下来,“三珠树”归宿迥然不同x G ? s,强烈的反差,令他为“时人所鄙”。

这个时候,王铎大概能体会什么叫生不如死,他的灵f m ~ A Q魂,经常受着“~ d v ` : L 2 I 0丧失名节”的鞭挞D ` { L @ 、自责和忏悔,让他痛苦得难以自拔。而这种心绪又无人能够诉说,为了舒/ I } j | e 3 u A解愁肠忧怀,他变得颓唐放纵,钱谦益在为他写 j , z的墓志铭中写道:“既入北廷,颓然自放,粉黛横陈,| J m _ d二八递代。按旧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欢间] n } E 5作。为叔孙昭子耶?为魏公子无忌耶?公n @ N 0 / b ) ]心口自知之,子弟不敢以间请也。”

其实,这样的放纵并不能令他释怀,悲哀抑郁、寂寞无奈的心境,令王铎的晚年几乎有自残的愿望,如他自述:“吾自知寿命不长,出则召歌童数十人为曼声歌娱取醉,或宵夜不分以为常,间召青楼姬奏琵琶月下,其声噪泣凉婉辄凄凄以悲。居常垢衣跣足,不浣不饰,病亦不愿服药,久之更得愈,愈则纵饮,颓堕益甚!”

有病了不就3 / , F K %医不吃药,慢慢自己康复了,继续糟践自己。“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一个人颓废如斯,但求速朽,其内心的悲哀大约弥漫得无处不在。

所幸,除却声色之外,王铎还能以诗文书画遣怀。诗文中情愫难以尽情表达,而抽象的书法艺术,可以让他的情绪完全释放。大约因此,王铎晚年尤喜草书,狂草作品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丨丨 “一笔书”宣泄胸中块垒

入清之p o . x _ i ^ :后,王铎这样的前朝重臣,仅仅成为新朝文治武功的一个装点,其功名理想都随旧朝灰飞烟灭,诗文书画成为最好的精神寄托。有人认为,这样倒使王铎获得了更为自如的创作条件,并且这时候生活安定下来,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降清之后,王铎又活了7年,这段时间他的传世作品数量最大W o z ( = V },但这些作品o ` K 0的风格和水平却差距甚大。有研究* z M u者分析说,这个时期,王铎的一些作品近乎完美,布局匀称,线条飘逸舒展,行笔^ ( d 4充实,转笔畅达,参差起伏,跌宕自如,表现出纯熟的技巧。但他有些作品荒率而F L G 8 & M x零落,气韵不畅,笔势零乱,线条板滞生硬,透露出一种凄凉惨淡、寂寞Q i b ] i m空虚的情绪,中年时期纵横豪放的气概全然没有痕迹了。王铎的书法兼擅各体,楷书、隶书都有极深功力,风貌独具,有的古朴,有的苍劲。但他书法艺术成就的巅峰无疑是行草。汤大民先生评价他的行草说,“无论是手卷还是六尺长条,都是飞腾跳掷,& z 7 G o } M K c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以雄强的笔力,奇诡怪异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到狰狞、怪诞、狠鸷、险幻及至胡乱的粗犷美、阳刚Y e = , – E k美,感到一种掀天揭地、踏倒古今i C B z X E e ]的欲望,一颗充满焦灼、苦闷、颓唐、狂逸乃至绝望的不安灵魂。他的书法是忽正忽斜、忽雅忽野、大G 6 2 D , = 5 S .整大C 1 L I D/ h f R P c 8、既丑且美的多元矛盾统一的审美组合,是乱世之象,末世之征,当哭的长歌,绝{ ) Z ] v哀的欢叫”。W F u ^ 总之,王铎的行草,尤其是狂草,有一种令人心灵震撼的可怕y 4 [ Q : A ; r力量。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王铎书法的这种艺术特点,在巨帧长轴上表现得z ] m z尤其明显。大幅作品在明代以前十分罕见,传世作品的尺幅多为几十厘米大小,而到了明代中后期,高大建筑物骤然增多,纸、绢等材料的制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巨帧长轴的书法作品逐渐兴起,书法作品动辄几米长。这是一个全新创造的时期,把字写大,不是投影放大那么简单,是一种需要极深功力的创作。明末,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都有不少这样的作g e 6 % ) ( 3品,这样的创作,被人赞叹– 4 * y { b y ]为“明代书法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

而以王铎的这类作品最成功。他的很多作品一丈多高,《五言古诗轴》纵高4.22米,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作品。有{ j Q w D P 9 [研究者认为,巨帧长轴的形成特性与草书的表现力最相契合,王铎自身追求的又是那种天风海涛的气宇襟抱,而他内心的抑郁、_ @ m L = f ; q苦闷和不安更需要一种淋漓痛快的宣泄方式。在大幅纸绢上,纵情挥毫,无拘无碍的狂草创作,足以让人一吐块垒,荡涤心扉,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G : N | P 7 = A来”的化境。

最让后世称道的,还有他的“一笔书”(或称“连绵草”)。“一笔书”前人似乎也有,但不过是几十厘! 2 . R米大小的作品,笔画相连的最多不过七八个字。而王铎的狂草立轴a 4 e j k , !动辄两三米,一笔书写多达十几字,有时一D D l b S A @ I 7行20多字,仅略有一处断笔。并且最重要的不是相连字数的多少,凭借着高超的技法,王铎不可思议地让线条连续纵深盘桓,上承下接,连绵奔腾,左冲右突,纵放得意,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不可遏制。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入清之后,王铎爱做草书,创作了不少佳作,“一笔书”就出现在这个时候。有研究者认为,这个时3 k S Q j期王铎的作品笔墨纯熟,技法精良,但从内涵上讲,这时的作品a H R Y p 5与他中年时期的振奋激昂有^ p 6 S r H T明显的不同,K a ? k 1 = , ~“是凝重自然的情调,其情感的表达是含蓄内省的,一切怨K R O艾、悲苦、彷徨、孤零都裹挟在苍劲飞腾的线条里,如江河行于崇山大岭之间,随势宛转,冲撞逆回,浩浩荡荡,倾泻奔流。其技巧绝伦,才情独具,是王铎精品之作中的又一番气象”。

1651年4月,王铎受命祭告华山,这是他仕清七年为数不多的差事之一。完成任务后z = O S s h u u 6,他到西南旅游,a K ;经陕西汉中,由栈道入川= & f,游览了峨眉山。这年年底,他返回孟津老家。/ ~ I ` 1 ! ~ s )因长途颠簸,他没到家就病了,回家后卧床不起,1652年3月18日,王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12天前,清廷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估计他还没得知这个任命,就辞别了人世。

悲情王铎:除了书法,还剩下什么?

临死前,王铎交代家人低调处理他的后事,“用布素殓,垄上v d h % x Y f无得封树”,因此他的墓在哪里,成了一个谜。

C l e死后120多8 , G 5 v年,王铎被扣上了“贰臣”的帽子,将他打为“贰臣分子”的,是乾隆,同时戴上这个帽子的,还有一批人。这个时候,清朝已建立100多年,为进一步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确立“忠君”标准,乾隆大力表彰在明末g 2 w 3 V *清初因抗清遇难的] R D明朝官员,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把降清的明朝官员都称为“贰臣”,他们“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这叫做“大节有亏”。“贰臣”又分两种:投降后死心塌地为清朝服务,立有大功的,入《贰臣传》甲编;毫无建树,投降得不彻底的,都入乙编。按照这个标准,王铎入了《贰臣传》乙编,其谥号“文安”被剥夺,他的书法成就也被看淡。直到近代,王铎的书法才得到充分的评价,他的人品也逐渐得到公允的w Q i @ C ` &评价。Z y Z d I ? 4 j t

上一篇

一个时代的回忆:文革珍稀邮票欣赏

下一篇

书法字画离不开的文房至宝,你真的了解印章的历史及分类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