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蒲松龄创传世之作《聊斋》,为何44年科举之路未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蒲松龄创传世之作《聊斋》,为何44年科举之路未果?
收藏 0 0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是中国鬼故事始祖,他的《聊斋志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多次改编成戏曲、电影和电视剧,也被很多国家翻译出版。除了《聊斋志异》外,蒲松龄的一生还写了许多著作,有文集13卷、诗6卷、词1卷,以及杂著5种,戏3出,曲14种。他的才华被后人称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由此可看蒲松龄才华之出众。但他从19岁开始参加科考,多次进出考场,反反复复考了4奇闻异事4年,却接连失败。所以在后人看来才高八斗的蒲松龄,为何一生始终没有中举?这里面到底有奇闻异事什么样的原因呢?

蒲松龄创传世之作《聊斋》,为何44年科举之路未果?

官场险恶

对于蒲松龄科考不顺之事,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官场的黑暗。有人认为考官是不学无术的草包,分不清文章的好坏。有人认为古代科举考试有乡人贿赂考官之事,于是猜测蒲松龄没有贿赂考官,因此他的文章写得再精彩,都不会有人看,而且蒲松龄当时并不富裕。据说蒲松龄成家后,只有20亩薄田和三间破屋。他还有四子一女,日子过得很拮据。蒲松龄当过师爷,当过塾师,但这些工作并没有多少钱。这的确不失为未解之谜一种可能,清代奇闻异事官场很多地方黑暗腐败严重,如吴研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揭露了清朝许多腐败黑暗之事,其中就有说到在清奇闻异事代尤其地方买官行贿已自成一套历史故事体系流程。所以蒲松龄也极大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

蒲松龄创传世之作《聊斋》,为何44年科举之路未果?

八股禁锢

有学者认为,蒲松龄考试中八股文没写好,达不到朝廷的要求。事实上却有此事。蒲松龄48岁时,决定背水一战,发誓一定要考中。但在考试过程中,蒲松龄心中天马历史文库行空历史故事,没有留意把字写出格了,越了行,就像现在我们在书写时将答探索发现案写出了密封线。还有只顾思考写字,却不小心写的文章字数超过了规定字数。古代科举考试写八股文,不历史人物允许自由发挥,字数有严格的规定,超过了就作废,有学者称,蒲松龄可能没有掌握八股文的写作技巧,或者在试卷中写的文字不符合朝廷未解之谜要求,甚至有讥讽时政的话,与真正八股文相去很远,因此没考中。

蒲松龄创传世之作《聊斋》,为何44年科举之路未果?

精力有限

蒲松龄一生写了很多小说和文集,特别是聊斋志异。蒲松龄可能一生致力于《聊斋志异》的写作,也分散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精力,毕竟科举考试与写小说是两个方向。蒲松龄的好探索发现友就曾说过:”论才气,未解之谜别说考个举人,就是考进士也奇闻异事轻松,也能成为第一流人历史文库物,关键因他没有尽力对待科举考试”。或许这是他考不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蒲松龄创传世之作《聊斋》,为何44年科举之路未果?

从蒲松龄自身来看,也许有些命运不济,数奇不偶。但在蒲松龄故居里,有一副对联:”一生无缘附骥层,三生有幸落孙山”。这是对蒲松龄一生最好的总结。虽然蒲松龄没有考中举人、探索发现奇闻异事士,但他却给我国留下一部传奇著作。人的一生并非通过考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像蒲松龄一生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

侵华日本人墓地,活着的鬼子侵华,死了的鬼子还要占中国的土地

下一篇

细思极恐!山海经中的记载不断被证实,许多的谜题正逐渐被解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