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道教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您知道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道教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您知道吗?
收藏 0 0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道教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您知道吗?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m $ ) 7,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W t 5 v”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 g c v ! J l W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r . e M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Q E + :》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p 1 P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O E +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V 0 i c F。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L C E 2 f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 @ E L T Q y A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N 9 g x ( A小洞天】

道教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您知道吗?

三十六小k C + N :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 $ c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 + J c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6 &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K , $ ) V } w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n X F Q |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I 4 K l +华州华阴P ( 3 K E m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u E Y”。在恒州曲阳县o C F . r # q #(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c u S t ` [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5 d 2 q &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 2 F S ^ B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P : S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 * s # I n,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B y #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r E K 4 Z ( 6 T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f R p ) Z a N,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H I a 1 T Z z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5 / w);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g o k D q 2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 5 { a a H
第十九,盖V ; ? –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J E @ U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 b + T 3 % 6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 c % s 6五,幕n 3 A n c , w F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j G D (今湖南沅陵)b } _ ) J西北;
第二I ^ P n | v B y 6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 p $ w 7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 D x F,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w | V l州句容县(今属江苏),8 T L $ I @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 f d”。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k = V a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o y + F / +,名“金华洞& 3 N 7 ` x j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道教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您知道吗?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J 9 I r l 8 B f )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 6 5 m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 ^ ] + 1 % I O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2 X 4 G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o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 B 4 N p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C r g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G j H :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x z A r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f I v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s Z L S 6 A q C h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N R 6 g 1,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Y % 0北。曾是唐道3 P . ( % 9 s士司马A k X f /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n m S { j“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G 1 2 h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P 8 O l p k –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z O : 8 ,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8 [ l B { r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O 1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 O 5 F x |(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f : t } 7 ! (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l ^ u n 5 X 8 e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 v M 6 : W + y州新淦县(今江西清m h k u 0 h t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C i | o h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j k * [ I t h T 6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 u r ,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i u 7 / ( 1 D ]。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 @ d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 B % K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Q L y & y v D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g k )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P : Y
第五十四,高溪蓝M , ) . X + n S q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b E Z ( ! C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I B 2 ,商州(治在今陕{ C – _ y p , J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s u #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 1 ] l j c山西芮城县永乐镇_ ^ ( c D W N),实指v 0 : 8 g [ 9 w P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 3 f f D泸水,在西梁州(指《D m R v / d X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R Y a u x F 6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3 o G p聪《洞渊集》所说,顺序K f 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

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f ( 7 J % , / ;、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q H F R – z +、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 I ^ Z D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s N M p K o M ) .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上一篇

中国人姓、氏、名、字、号的由来

下一篇

世界上6座令人惊异的宗教建筑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