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收藏 0 0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读《三国》遗憾之一是不见郭嘉对诸葛,好在有了周瑜,棋逢对手的遗憾算是略有弥补。

孙策临终告诫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两句其实给张周二人定位。现在孙策面临“外事”而问张昭,我们发现张昭之计实在不可取也,这样说明孙策给二人定位很准。

现在面对“外事”,孙权虽经孔n @ % t % W G c p明开导,决心抗曹,但孔明毕竟是外人,外人到底是站在外人v w D b的角度,孙权心下还是狐疑不定。

这时候吴国太说了:你忘了你兄长临终之言了吗?

孙权恍然大悟,急招周瑜问计。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

这就是心有灵犀。

W m `瑜来了,才是真正的主角亮相,前面的鲁肃张昭甚至孙权等等,其实都是铺垫。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瑜亮第一次见面。

周瑜知道诸葛亮这次是来谈判共同抗战的,照理来说应该商讨如何联手应M G l m e G R } %对曹操的方法才对,但是周瑜说什么了呢?

周瑜说:“曹操势大不可抗拒,我决心劝主公投降。”

鲁肃大吃一惊,极力相? T : j ~争,周瑜表示坚决要降。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周瑜问:“先生何故哂笑?”诸c = % U ! ? l n葛亮道:“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T c时务耳。”鲁肃说:“我怎么不识时务p * { : n ^ X b?”诸葛亮说:“曹操善于用兵,诸侯已灭,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勉强与之争衡,现在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家命运都交给Z # o ( p !上天,有什么可惜的!”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周瑜初见孔明,明明b i ]决定抗曹,为什么偏要说降曹呢?

前面说了,战场亦如商场,合作双方都在不断地试探对方底线,争取最大的话语权。周瑜故意说要降曹,实际上是要诸葛亮求着自己帮助。因为他明知刘备决不投降,但又没有力量独立抗曹,非得要和东吴合作。现在故意说要降曹,我降曹有很大好处,抗曹你能给我什么呢?言下之意就是我不助你了,你该干啥干啥去。没想到孔明将计o M J ^ j m S _ Y就计,给他不但指出了降曹的好处“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还指出了更为轻松的办法—–献上二乔。却暗含着二乔一献,其实前面“可以保妻子”这一F R j L 2 d点都做不到的意思。但凡有点血性的男人,都不会把自己的妻子献出去来保全性命。孔明巧妙偷换概念,将曹操打算修建的两座桥故意变成“二乔”,触及到一个男人的底线,成功的激将了周d * ]瑜,并且把周瑜原打算要诸葛亮来求助变成了周瑜相求3 E 5“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这一次的瑜亮初见,孔明已经隐约占了上风。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在周瑜的支持下,孙权终于坚定了抗曹的决心,拔剑砍案之一角:“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但是孔明还是看出了问题。第二天和周瑜商量e M M ) J v #对策时,诸葛亮说:“孙将军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也。”周瑜道:“怎么心不稳?”诸葛亮道:“担心曹军人多。”周瑜又去见孙权,问:“主公还有什么疑虑之事吗?”果然孙权说:“就是担心曹操人马太多。”周瑜说:“我就是专门来开解你的。别看曹操檄文上写的百万之众,其实他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且早已疲惫不堪;新招降的刘表水军也不过七八万m 6 7 9 – w u B Q,还是疑心不定未能真正归附的。以久疲之卒,驾驭7 8 v 1 @ Q 1 t M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只要给我五万人马,我就能打败他。”孙权这才真正安心。

但是周瑜却不能安心了。周瑜想:“连我都没看出主公心思,孔明居然看出来了,孔明实在是心腹大患,必须除掉。”回来和鲁肃商量要杀孔明,鲁肃劝阻,又想让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顺东吴。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诸葛瑾奉命来劝。兄弟相见,诸葛瑾道:“弟知伯夷、叔齐的故事吗?”孔明一听就明白了,必是周瑜派 5 ` n D来劝降的。于是说:“当然知道了。”诸葛瑾说:“伯= ( , | H J J夷、叔齐兄弟俩侍奉同一个君主,我们兄弟却各事其主。面对伯夷叔齐岂不惭愧?”诸葛亮道:“兄长你说得对。不如这样,今刘皇叔乃汉室之冑,兄若能离开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诸葛瑾心道:“我来劝他,倒被他劝了我。” 无言回答,起身辞2 U O 8 W H `去。

庞涓嫉妒孙膑,想方设法迫害他,生生把朋友逼成了敌人。周瑜要杀诸葛亮是爱才惜才却不{ ] G 0 d为我所用的决断,周瑜和诸葛亮的相争,不是嫉贤妒能的相争,而是站在敌我阵营上的相争。敌人的人才就是最大的隐患,必须除之而后快。很多人因为瑜亮相争而把周瑜误以为是心胸狭窄的小人,慧眼恰恰看到了一个为国打算有着长远眼光的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瑜亮之争的第二场较量草船借箭,夹在这@ z 9两次斗智之间的,是很重要的一节:蒋干中计。

蒋干中计这一节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在草船借箭之前插入蒋干中计一节呢?

前文写瑜亮之争,后文写瑜亮之争N n f,几乎每次都q d 7 4 )是诸葛亮占了上风,次次如此,写尽了诸葛亮之智,不由得怀疑周瑜之智c ^ h E W 9

这一节插在中间,专写周瑜之智。明写的是周瑜蒋干斗智,实写的是周瑜曹操斗智。能够巧妙设计诱使曹操上当,周郎之智实在令人惊叹,足可与孔明媲美。令读者看到这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周郎。自然引出周瑜感叹n c j的“既生瑜何生亮”* % E的确不是虚然。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X K o S ,面刚写完诸葛亮说服周瑜,I ; d [ ^ {使得周瑜心服口服甚至心n H # ^ # a生警惕;紧接着写蒋干游说周瑜,却展现了周瑜的大智j f ] J f @ :慧,前后对照看来,其意甚妙,甚为有趣。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蒋干之@ – M #蠢蠢在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了, Q 1 $所谓的同窗情谊,还过低o R A V K @ P估计了东吴在周瑜心中的地位,以为自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说服周瑜。

聪明人不可j + C 5 r N n 2怕,蠢人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蠢人。

历史上有几对很有意思的同学。苏z * { Y n H b K ,秦张仪,一讲合纵一讲连横,看似敌对,实则相反相z * $成,配合默契,可以算是最出彩的一对同学了。孙膑庞涓那是信任和背叛交替之后的针锋? 7 c B 8 W { |相对,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绝? X + s杀。而周瑜和蒋干,那是智慧和愚蠢不在一个等级上的游戏。/ V w Z + y L `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蒋干一共出场两次,第一次就灭掉了曹操的两员i U @ – c D = @ +水军都督,扫除了孙刘的大患,第二次出场在四十七回,这一次看起来是给曹操引来了一位奇才——凤雏庞统,其实是给曹操带来了灭顶之灾。若不是蒋干引进,庞统来不了曹营,就设不了连环S B ^ F h H d P 计,之前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都白使了,就无法完成火烧赤壁的大计。

干者,干谒,渴求。蒋干只是一个想做点什么来渴求赢得曹操重用的小人物,他本意是想帮助曹操的,Y 2 W却一次次地帮助了敌人,给曹操带来了灭顶之灾,这是他这3 o ; c % I个智商有限自作聪明的小人物始料未及的 。

小人物大作用。在三国人物中,蒋干是个只出场两次的小人物,却F P H 4 J F 4 }起到了大作用。所以一场战争的胜败,有时候不在大的决策上,反而在一个小小的细节上。鸿门宴中的曹无伤告密,差点改写了历史。《红楼梦》中的傻大姐也出场两次,一次是捡到绣春囊,引起抄检大观园,一次挨打后哭泣,恰好遇到林黛玉,说出了宝玉要娶宝钗为宝Q Q { e二奶奶的i R ] 4 { y @ P P事,导致林黛玉泪尽而逝。《水浒》中的刘唐,就是一个点燃了熊熊烈火的捻子。若不是他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千里迢迢跑到晁盖面前送什么富贵,哪有后面的梁山聚义!

一只马掌可以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一只蝴蝶可以掀起一场风暴。谁说小人物没有大! 3 ! ? =作用呢?

三国之周瑜、诸葛亮之争
下一篇

三国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