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古代先人的防火方式你知道有哪些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先人的防火方式你知道有哪些吗?
收藏 0 0

中国古代有独特的防火文化。“防“,基本字义为:戒备,守卫,堤坝,抵挡。

《申鉴杂言》记载“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古代先人的防火方式你知道有哪些吗?

古代防火

或许是缘于古代火患严重,上古商周时期,已出现了 9 v w 5 w F相当成熟的防火理论。古老《易经》中的第63卦“既济”卦,即是拿火灾来说事,古人释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D I 3之。”这句话里包含的原意,可以这样理解,即便大火扑灭了,救火任务结束,也要提高防火意识。# A t 8 1 q p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早期防火思想“防患于未然”的最早出处。

在“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从小处做起”的观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所谓“熛”,即迸飞的3 j & G f U O u火星,整句的大意是,堤坝再长,蝼蛄蚂] Q ( g B k a蚁打的洞能让其溃决;房子再大,从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星能将其烧毁。言下之意,防火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是一点点漏洞都] w x @ D M 7 %要及时修补。虽然韩非子是借防火的道理比喻做人做事的态度,却透露出了先秦人对防火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古代先人的防火方式你知道有哪些吗?

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强调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东汉人荀悦E 4 ? + V Q 6 `在《申鉴杂言/ , 9 F B y t d》中称:“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f K % 9 V M o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据《周礼天官》记载,当年掌管宫内用火安全的“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即在每年易发火灾的春秋两季,宫正要摇动木铎,提醒大家严防火患:“半夜三更,小心火烛”、“寒冬腊月,火烛小心……”

古代先人的防火方式你知道有哪些吗?

民间也有自己的防火文化。如在仓库这样的一些防火重点部位,墙上往往写上“小心火烛”提醒一下,其中的“火”字往往倒着写,意在警告人们随时可能“火到”,一定要小心。

上一篇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下一篇

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