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收藏 0 0

清代帝后热衷于戏曲艺术,特别对京剧内涵的充实与技巧的提高,有多方面的贡献。

慈禧太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训练水师之名,动用大量经费修复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并在其内兴建一座三层式的大戏楼,它的形式与紫禁城内的畅音阁相近,可说是清代宫廷所建的最后且最大的戏楼。

对此,学者李乾朗在紫禁城杂志《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一文中作了详细介绍。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慈禧照片

慈禧太后常至颐和园这座大戏楼看戏,德和园大戏楼应该是集前期各座大戏楼之优点而建的。

中国古代戏台多附建在寺庙、祠堂或会馆内,例如北京的湖广会馆及天津的广东会馆,富贵人家及u Z s A 7 N宫廷内也盛行建造戏台。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紫禁城中畅音阁戏楼

当统治者积极鼓励戏剧活E ! T A S Q 9动时,民间的戏剧也随之获得发展。民间寺庙神诞庆典是戏剧发] z q G展背后重要的动力,而宫廷E B N O L R内的戏剧D / ,则常是为皇族喜庆、寿诞或神佛节庆而演出。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李鸿章官服像

颐和园大戏楼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落成,当时清朝刚与日本交战,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德和园大戏楼建在怡春堂旧址北边,% F H W w除了戏楼及附属的扮戏楼外,中轴北边配置颐乐殿及后照殿,作为帝后休息之所。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德和园大戏楼为清末所见最大的三层式戏楼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这座戏楼的建筑设计明显仿自紫禁城内的畅音阁,而我们如果再追g T # b O o A溯源头,圆明园内的同乐园也g D J u c _ 3 r有三层式的大戏楼,可惜毁于兵火。热河避暑山庄~ Y _ T k w ,福寿园内也有一座相似的“清音阁”,亦毁于1945年火灾。样式雷所绘制的图样尚保存下来,推测这种三层式大戏楼可能皆出自样式雷之设计,“唱戏楼”在前,“扮戏楼”紧接于后。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从上到下分别称为福台、禄台及寿台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从戏楼背后可见到扮戏楼

前面的“唱戏楼”为三层,背后的“扮戏楼”为二层,扮戏楼即是现代所称的5 9 7 R S后台,供演员化妆打扮及休息之用。“唱戏楼”高22米,共有三层戏台,其中一、二楼连通“扮戏楼”,三层戏台都使用的剧目如《升平宝8 M U筏》、《鼎峙春秋》及《昭代箫韶》等,这些剧目动用演员极多,有工作人员在“砌末间”(道具库)搬运各种道具,也有人控制辘轳机关转盘,升降舞台。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寿台戏楼有夹层式的仙楼+ G X k % W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寿台戏楼天花板留设天井

另外,一层后面设有夹层,称为“仙楼”,左d ? @ h 0 d右设木梯供上下。二楼地板留设七个“天井”,可让演员自天而降,即神仙下凡。地面留设六个“地井k ) F S H /”,可喷水或供演员自地底冒出。上层称为“福台”,中层称为“禄台”? v | ~ V,下层为“寿台”,充分展现这一座富有想象力的立体舞台。

我们不妨举几座清代的台湾戏台作个比较,台湾的戏0 . u o剧主要为“南音”、“高甲戏”、“北管戏”与I Q =后期发展出来的“歌仔戏”,戏剧活动一直蓬勃不衰,各_ & j [ O q P地大大小小的戏台非常多。在台中雾峰有一座s & U Z j i [士绅望族的戏台,它是著名的林氏家族花厅的戏台,戏台共三进,第一进门厅,第二进“扮戏楼”与“唱戏楼”,第三进为看戏厅,左右并设二层式的厢房。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集清代戏楼之大成,舞台功能忒强大

台湾的雾峰林I 3 m家大戏楼

据传每逢家中有喜事时张灯结N p : v b W d R彩,连续演戏数十天,热闹非凡,这座戏台的建筑风格属于福州式,戏台上方安置一座圆形藻井,可以+ S % b Dn 7 ] O Q N射声音,强化音量,这是台湾现存最具代表性的私家戏台。它的戏台凸出,三面可观看,这点与德和园大戏楼有相同的设计z { 3 5 G

上一篇

骇人听闻,光绪年间清祖陵曾天降怒雷,碑亭遭遇雷击

下一篇

乾隆的诗虽然垮,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能研究一下清漪园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