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收藏 0 0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御苑,是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再现・圆明园”研究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圆明园面貌进行虚拟再现,展现圆明园面貌。学者贺艳在紫禁城发表的《再现圆/ d t L s ^明园——正大光明》一文中,这样为我们讲述了复原细节。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T 7 6 f u q t遗址 网络图片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图画 网络图片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虚拟再现工作流程图

圆明园四十景之首为“正大光明”。以可_ 7 X T | E 4 E _靠史料为依据,复原精确到Q T p H H q w正大光明景点建筑细节。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正大光明L : { ~ % $ N景区位置示意图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彩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正大光明

对于地面铺装。彩绘绢本显示,中轴线御路正中为白色方板石路,宽与建筑明间相等(样001‐1注为1丈);石路两侧用灰砖海墁,约等于G m ] = A ! ? g五间宽度。东、西配殿,东、西朝房前各出砖甬路与御路相接;` t m ! * l –其余部分均为土地。蓬壶春v f Y Q永中正大光明殿前御路宽度不变(与《凯旋赐宴将士》1 ! J图所示相呼应| | v Q h 4 p b),出入贤良门前御路缩小为三间宽度,左右罩门前增加卵石甬路;其余部分仍为土地。

b x b x : * ; *在英军的描述中,大宫门与出入贤良门间庭院乃全用“扁石”(疑即灰砖)铺装。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考虑,仪典性的广场和O ` f各座值房门前亦应整体加以铺装,乾隆中期大宫门区修g D f缮档案中也有“拆墁砖海墁”、“砖甬路”的记载,所以4 9 y复原时我们还是H ) 0 6 ! { 0将御路和甬路以外部分都设( t ! ; z * % Z计为砖海c & =墁。建筑周圈散水则根据考古勘探报告选用,如正大光明殿爬山廊子使用卵石散水,洞明堂使用9 : H C b c T K砖散水_ m X 0 s _ B D s,均宽1尺8寸。

另据考古报告,在寿山北边有一条@ ] C C # g I沿湖岸的卵石甬路,甬路长136米,距寿山山脚0.5~3米,{ q V u c Q距前湖驳岸2.5~3米左右,路面宽度逐渐变化(东端宽1.1米,中部宽1.2米,西端宽1.3米),与寿山口内宽约5米的土路相接。所以我们也按照以上信息对道路进行了复原。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颐和园东? F y ] F宫门铜狮

关于陈设小品。雍正年间,大宫门前安设石麒麟H % p & Y 8 – T一对。乾隆六年,改安铜麒麟一对。乾隆二十八年又改为h C *一对“烧古大铜狮”,后未再更改。乾隆四十七年,按照这对铜狮式样重新制造. K i d N – T G o了一对“通高七尺] s _六寸,面宽五尺五寸,进深七尺一寸”的狮子,安设在万寿山东宫门(今_ b – n颐和园东宫门外铜狮铸V G A q H U ; ~ ^7 i 8 5 j精良,实测狮连座通高2.44米,底座宽1.764米,深2.292米,即乾隆原物)。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圆明园大铜狮复原

这对新狮子制造时k 1 M ] 7 , c o 6各项均按原狮子铸造例“详细斟算”) T r W % _,“均属相符”,但旧狮子用铜三万四千三e o X $ C &百七十八斤,新狮子仅用铜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斤,据此估算圆明园0 x y D q ! ;大铜狮体量约为颐和园狮子的1.3倍。因此,圆明园大铜狮复原模型按照颐和X L S 4园狮子等比放* ) $ K大制作,并+ [ ) h s j采用实拍照片进行贴图,细节表现真实完整。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样1203所示寿山 故宫博物院藏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样1704所示寿山 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山体。以寿山的复原为例。据样1704j 3 : J n、样001~2、样1203等图可知,寿山环前湖南岸堆筑,山体以土为主,局部置石。山体^ j S K M V * 8 Q中部立石笋,西部开山口,设一条通往前湖西南角的甬路。乾隆晚期至道光初年间,在寿山中部新开了一条过山石蹬道。

还原圆明园:数字技术复原“正大光明”,精确到装修细节

寿山山体复原效果图

1933年地形测图显示,当时寿山山形和中部叠石、石蹬道均保存完整,惜无高程数据。1965年地形图上山体局部被挖蚀,中部J k a – ? {海拔49.63米,山脚海拔约44.5米。} T 4 ! h u ! ( l2002年地形图仅存中部山体,山脚宽约14米,海拔约44.5米,山顶海拔49.91米。2004年考古勘探寿山中段山脚D V 7 i Y 0 `南距正大光明殿2.5米,山顶海拔50.7P S C99米;东段宽6米左右,南距爬山廊2.5~4} c C (.5米,海拔46.584~r X + 2 , N = ` d46.044米;西段宽9~, & 722米,从东往北形成3个起伏小山峰,海拔45.966~47.64米;中段与西段间过山石蹬道长24.3米,宽3.3米左右。

因此,复原设计综合考虑了山体百余年来的自然亏蚀、滑坡,以及山体放坡稳定性等因素,确定土山山体堆高在2至8米之间,坡度约13度至35度;实际景观效果与写景图中为了烘托意境而绘制的w ; |高耸山体有着较大的区别。

上一篇

再现圆明园:从考古遗址看历史,考证当年八国联军攻破圆明园实况

下一篇

乾嘉时期朝鲜使臣访问中国,参观紫禁城华丽宫闱心潮澎湃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