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世间已无张居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世间已无张居正
收藏 0 0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依旧祥和的太平盛世的背后,可能整个体系早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世间已无张居正

黄仁宇指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黄仁宇先生勾勒了一个僵化的社会,他以道德而非契约,以人伦非法律,以人伦而非人性。书中开头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乌龙事件,即万历十五年的三月二日,一大堆官员听说午朝,满头大汗跑到端门,发现没有任何要开会的样子。当然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反映的却是当时的朝廷已经连组织大臣会议这样的小事都出差错了,其他的事情还会好到哪里去呢?

世间已无张居正

以此为导火索,帝国的症结还不止于此。我们熟知的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这种游离迫使他投机取巧,巴结权贵。戚继光私自派出自己的军队保护张居正,这在当时是不和规矩的,最终仍逃脱不了政治中的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权倾一时的张居正,特地让人给他建造了一顶豪华大轿子,轿子需32个人抬着,有会客室、卧室和茅房。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万历从小对其产生一种严厉的阴影,直到张居正死后,开始借打倒他,宣告自己的权力与权威。奈何当时宦官集团势力庞大,这么多年来被宦官集团攻击的是张居正,他死后,矛头与火力自然指向万历皇帝这个权力顶端的代言人。

那么万历这几十年是怎么过的呢?先是在自己母亲的宫里跟一个宫女王氏发生了关系,宫女生下了常洛,是万历的长子。有很快爱上了一个称为淑妃的郑氏,并生下了朱常洵。讽刺的是,黄仁宇写道,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主持殿试,题目是:无为而治。果不其然,“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从未亲自过问具体事务的一个对象,真正做到了“活着的祖宗”。

在“无为而治”之时,有这么两个人带来一点希望。《万历十五年》单独将这二人拎出来讲,一个是身为布衣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主要的价值导向是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然而,54岁退休的李贽到76岁高龄时,突然被皇帝下旨从病榻上逮进监狱,弹劾他的理由是“流行海内,惑乱人心”。另一个是海瑞,他代表着明朝所希望的地方样板:廉洁自律、公平公正。但黄仁宇却说,海瑞是古怪的。他全然无视官场的潜规矩,他极端的廉洁,他极端的诚实,有着道德上的洁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全然不能“孵化”另外一个海瑞。

世间已无张居正

海瑞

黄仁宇在这本史著中赋予了历史真实鲜活的面容,不仅可以使人们清晰地体验到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当然,亦有人认为,《万历十五年》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叙述并非全部真实、可靠,得出的结论失之于偏颇、片面,作为学术著作不够格,作为大众读物传播的是错误的明史知识,不值得肯定和热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读过此书的人都说:“读《万历十五年》给人现实意义上的启迪远在其史料价值之上。”

世间已无张居正

上一篇

雄县清廉知县张宝锷断案

下一篇

我们常说的袁大头一枚价值百万、说的是这种吗?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