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收藏 0 0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两千多年前,灭楚的淮阳战场,六十万大军中的两位普通士兵向家人发出了两封求助家书,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1975年10月,考古学家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发掘了一处战国晚期秦墓,出土了两件木椟,这两件木椟是两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写给大哥“中”的家信,两封书信共527字,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出土的最早的家书实物,史学家称之为《黑夫木椟》。

公元前223年,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倾巢出动,展开了对楚国的灭国兼并战。秦军遇到了楚国的抵死顽抗。黑夫和惊就是在淮阳前线作战的两名普通士兵,他写往家里的两封普通的家信,揭露了一段史书不曾记载的惨烈战争。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黑夫”和“惊”两兄弟有可能最后都阵亡在了淮阳前线,他在湖北安陆的大哥“中”死后,把这两封家书当作毕生最重要的物件陪葬墓中。

二千多年后,这两件木椟重见天日,让人们看到了那段不为后人所知的历史。也让后人重新认识“虎狼之师”的秦军士兵的铁血柔情。

这两封家信跟普通的家书一样,问候了自己最关心的亲人,包括母亲、大哥、姑姑、媳妇、女儿、岳父岳母,甚至还有邻居。然后提出家里给寄一点钱和衣服的迫切需求,信中还提到了“淮阳久攻不下”,提到了“军功封爵”的事。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六十万大军南下灭楚,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秦王嬴政竟亲临战场督军

王翦帅此次出征,深知立国八百年的楚国,虽然残败,依旧是一块硬骨头。他吸取了上次李信攻楚作战失败的经验教训,谨慎出击,步步为营。

王翦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包围郢陈,一路进攻平舆。进攻平舆的一路打得很顺,深入楚境,大破楚军,直接攻克了楚国的新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

郢陈地处淮河以北,就是《黑夫木椟》中提到的淮阳——“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

而包围郢陈的这一路秦军却久攻不下。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据守郢陈的楚军将领就是项羽的爷爷项燕带,当他听闻楚王负刍被俘虏之后,他依旧不肯俯首称臣,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他拥立了昌平君为新楚王,继续为故国奋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嬴政二十三年“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与淮南”。

项燕带领楚军拼死抵抗,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嬴政在咸阳坐不住了,亲临战场督军。秦灭六国打了几十次大战,这是秦王嬴政唯一一次亲临前线,可见当时战争打得有多惨烈。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秦王嬴政亲临淮阳战场有两个原因:

第一,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几乎掏光了秦国的家底,嬴政已经孤注一掷,此战只能胜不能败。若败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大业可能功败垂成。他输不起!

第二,郢陈主将项燕拥立的昌平君与秦国有很深的渊源。他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人质时生下的孩子,一度是秦王嬴政的左膀右臂,尤其在协助嬴政消灭嫪毐集团叛变时,居功至伟。

昌平君还是楚国在秦国外戚势力的代表。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嬴政二十一年,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

嬴政一开始可能想利用昌平君的楚国王室的身份背景,来安定被秦接连攻破的楚地,也就是《黑夫木椟》中提到的“新地”。谁知昌平君在楚国生死存亡的时候,竟选择了反叛秦国,继位为楚王,为保卫即将倾覆的宗国而战。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昌平君一度在秦国朝堂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与这次攻楚的主帅王翦,同朝为官多年,而且渊源颇深,甚至可能私交不错,因此嬴政在咸阳左思右想,实在坐不住了,于是亲自到郢陈前线督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游至郢陈”

秦王的这一举动在《黑夫木椟》中也有提现:“闻王得苟得”。黑夫问家里有没有收到他授爵文书,说大王答应的不会耽误他们的封赏,如果授爵文书没有收到,一定要告诉他。

可以想见秦王嬴政在亲临前线战场犒军时,一定在所有将士面前承诺,只要他们在前线立功,立马就将封爵授赏的文书送达亲人,只要他们在前线英勇作战,他们的家人就会很快得到实惠 ,以此激励前线士兵,奋勇向前。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两封平平常常的家书出土,展示了秦一统六国的兼并战中,冰冷残酷背后的铁血柔情

张仪向韩王游说时说,秦军勇猛无比,山东六国的军队都是戴着头盔披着铠甲,而秦军可以脱去铠甲,赤膊上阵去追逐敌人,他们左手提着脑袋,右手活捉俘虏。总之,秦军在六国人眼里,为了军功似乎个个都是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张仪那张纵横家的大嘴,完全把秦军妖魔化了。

而真实的情况呢?从《黑夫木椟》的两封信,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可以看出在六国人眼中,如虎狼一样的秦军,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为人子,恭敬孝顺;为人夫,深情款款;为人父,关爱有加,周到细致,完全不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从出土的兵马俑看,许多普通士兵没有铠甲护身,尤其是上自将军 ,下到普通士兵都没有戴头盔,专家一度很奇怪这种想象,试想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刀剑无言,赤膊上阵,没有头盔和铠甲,是多危险。

这一长久困扰人们的问题,在《黑夫木椟》里似乎也得到答案,因为秦军的装备,包括衣裳都是需要自备的。

因此黑夫和惊,几次三番要家里赶紧寄钱、寄衣服。国家可能只是供应基本的粮草和武器,至于作战的防护装备估计得自己承担,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兒。”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黑夫”与“惊”结局怎么样了,我们不得而知。

历史滚滚向前,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往往记住了“一将”,却早已忘记,甚至忽略了“枯了的万骨”,而“黑夫”和“惊”,就是那“万骨”中微小的那个。

或许他们俩最终都抛尸异乡的土地,像许许多多普通的士兵一样,汇入了历史的滚滚红尘,早已化作尘埃。

他们的亲人因为他们的牺牲得到军功奖赏,作为哥哥的“中”对此念念不忘,他把两个弟弟的两封书信作为最珍贵的东西,死后陪葬在墓中,二千年后,让我们读到两封如此感人至深的家信。

60万大军灭国战,两封发自战场遗书,还原一段典籍未记载的历史
上一篇

下狱大臣受辱,大臣: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狱卒:你燃我就尿熄你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