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流传千年的日本武士,如今真的没落了?深度解析日本武士前世今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流传千年的日本武士,如今真的没落了?深度解析日本武士前世今生
收藏 0 0

文|老揸笔记(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抄袭、搬运必究)

日本武士阶层,作为一个统治日本达数千年之久阶级,在一战二战乃至今日仍然深深影响着日本。他的辉煌和没落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军政文化史。

流传千年的日本武士,如今真的没落了?深度解析日本武士前世今生

一,武士的起源—菊与刀

日本人正确来说应当分为二种人,即原住民虾夷人——伊努亚人和渡来人——由大陆和朝鲜半岛能造船的人移民而去。伊努亚人身材矮小(当时是一米二到一米三),皮肤黝黑,于后来的战争中由日本四大岛驱逐到北方的虾夷岛,正式离开主流行列并被蔑称为蛮族(不知道蔑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战争失败了,还是觉得影响了渡来人的身高,按渡来人为大陆来人看,现今日本渡来人身高还是比大陆人矮,搞得他们自卑而诞生出相扑的运动——制造巨人的运动),其实虾夷于日本语本就是有低俗愚昧的意思,这样命名一个种族可想而知渡来人的胜者心态。

而后渡来人又于日本各地形成许多聚落,逐渐以中部为尊,适时产生的大小聚落,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共推当时于关中地区(即日本京都境内,日本中部地形很特别,是中间有一大湖,四周环绕着平原,更外围是一环山,如此形胜之地,日本便建都于此,将整个地区名关中,其他地区则是关外。)王京旁的五大部族首领为五摄家。摄家即为可以为王侯的更高级的家族,开启日本王国时代。当时日本还得授汉朝皇帝所赐倭王金印,至于为何封王需要他授,不才有一猜测。日本一直以渡来人为尊,渡来人发展来发展去发现还是自己家乡的更厉害,即怕冒然称王为当世王者所忌又希望得承认,更好往来,所以遣使相求。如此说明日本一直是一个外向民族,从没有自外于人,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外界在,这一点在以后会有诸多形式的体现。

日本经弥生,古坟二个原始时代进入飞鸟,奈良,平安奴隶封建时代。此时经过数千年发展,日本开始了各大阶级的分化。分别是朗党——同比乡党,由各郡抽调的百来人为常备兵,防火防盗防猛兽修桥路,战时守家园或应征入伍,后渐成职业的武士阶级时,则意为武士的随从和亲属。奉公人——类比公职人员,始于镰仓时代的御恩奉公制度,给予其他军事力量领地的法理上承认,换取他们对幕府的效忠。所以奉公人可类比雇佣军,意为效命公家之人。武士——由郎党而起,经平安时代逼天皇退位后,成立幕府,开始武士阶级统治日本的时代,这一时期武士逐渐由军事人员往管理人员往综合性人才发展,也是真正精英化的职业军人。

纵观幕府之前的时代战争,村长战争并非虚言,基于当时生产力甚少职业军人,多是公安性质的民防部队,由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脱产,专事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少之由少,在后平安时期,由武士定鼎天下后自然希求,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脱产专业军人制度。而幕府则是应运而生的工具,武士藉由此专业化道路,问鼎国家权力影响后世千百年。

幕府后的武士逐渐消灭郎党和奉公人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大名——家臣——下级武士的垂直管理体系,因为是步入封建,所以武士各阶层均如欧洲骑士般,分获庄园,闲时理政练兵增加修养,战时征召足轻(领地上的平民)带领家臣(中级武士,执行大名各项命令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奔赴战场。

这便是日本武士的原型——一手持菊,可堪风月。一手执刀,可作修罗屠场。

流传千年的日本武士,如今真的没落了?深度解析日本武士前世今生

二.武士的辉煌——日章旗

其实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外向和自卑的情节。在武士开启幕府时代后,在无外物干扰下达到了顶峰。

镰仓幕府属于开创性质一切制度和社会发展都在探索中,即便来后遭遇醍醐天皇的王政复古,也不能改变大势所趋也。到了室町幕府时期,日本已经开始具备强国资质,周遭的虾夷琉球等均被视为蛮族,于天皇令喻中有四周蛮夷,不配享王化恩泽。这与我等华夏有些相同,皆有华夷之分,这是有了自己伟大而目视他人短小,遂有内外之分,更觉自身长足,而开始将眼光投向四方。与当时明朝也有多方来往,经秦汉隋唐到元蒙二次入侵,武士幕府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之前唐朝时,日人便心较各国高下,为此争执不已。曾有一说,日人因朝鲜不及日本,故席间座次不得居于其下,朝鲜终为华夏同脉,世代属国,历代君王皆目为腹,岂是区区倭人可比拟的,唐朝亦不例外,故争执不下,如是者三,以日人激昂断指得居次席而终。聚欢之宴,血溅五步,礼仪之争,刀兵相见,武士之心,昭然若揭。经战国时代信长遇刺,丰臣秀吉一统天下后,武士之心已无可当。1592年,日军征朝鲜,意欲以此为跳板而入主中国。其实日本学华数千年,确实进展长足,但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只是没有彻底的检阅,所以看不出来而已。

流传千年的日本武士,如今真的没落了?深度解析日本武士前世今生

朝鲜战争中,日军兵士多为竹制武器,戴斗笠,人种较矮,这与日本多竹海洋气候有关,而明军已经能普及半身甲,铁盔,铁制武器,当时驰援为北方部队,人种高大。明朝新立,军制尚未完全败坏,两军步兵战场相抗,类同足轻对抗全武士阵容。日军骑兵除了几大领国外基本很少有马,除了日人马种没有引进大马种外,日本多山也不方便骑兵展开,所以日军作战稀少马匹

明军已经控制全国,得有自汉朝以来的几大养马地,出产即便和游牧民族相抗也不逊色的骑兵。这使日军在骑兵上也不能相抗衡,尽管朝鲜多山,地形走势不利分大范围分合包围,但行军作战,侦察通讯为重中之重,骑兵不能相抗则,侦察通讯处于不利地位。日军弓箭普通士卒(足轻)持竹弓,木弓为武士及僧兵所持。明军弓类繁多,有短弓、长臂弓、反曲弓、手弩、脚弩等广泛适应战场上不同需求。如卫所军来自随圣主起义能征惯战的”从征军”则多用反曲弓,神臂弩、元朝和其他势力投降的“归附军”则用长臂弓、因犯罪而被谪发的“恩军”则用短弓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则用脚弩。

至于大炮,日军战国时代,方开港未久,火枪火炮还处于初始阶段,而明军火器配备达60%大量普及,种类繁多。然而即便有如此不同,两军依然相持不下,这一打足有7年之久。直至日军丰臣秀吉嫡系部队元气大伤,兼之丰臣秀吉病疫,日军方撤回。朝鲜人口锐减六分之五,明军军镇减员一半,然而战后日人仍然鼓吹丰臣秀吉的计划称为太阁之志(丰臣秀吉后任太阁),此开日本300余年,对外侵略思想的滥觞。

日本战国时代是整合日本国力,向外试探测试自己实力,经二代幕府之积蓄,以证自身于民族之林之地位。日本武士这个依借时代潮流窃取权柄,滋养自身的大盗终于将刀和菊化成一个圆,将之熊熊燃烧得如朝日东升。

流传千年的日本武士,如今真的没落了?深度解析日本武士前世今生

三,日本武士的没落

武士幕府经镰仓——室町——战国时代——江户(德川幕府)再到明治维新,作为一个阶层已经正式走入史册。尽管,明治天皇掌权自建军队,赎买武士田产,废除武士特权等,将整个武士阶级一并取缔,然而武士并未就此消亡。明治革新后,整个国家开动机器向战争方向发展。

经各种战争后,人们常可以看到,日人各种切腹的场景。切腹,古代日本武士才有的特权,有多种原因。如战败担责,如为了保全部下,如为了进谏,如为了宣誓效忠。这些都在取缔武士阶层后,广泛出现在日本各大行业和战场上。甚至在泰坦尼克号,有日本人因成为全国耻辱,而被剥夺了武士称号。

执掌军政大权的特权武士阶层已经随风离去,但武士之魂依然留再日人心间。或许这就是日人不曾教士兵被俘投降后如何应对,战死受俘比高达120比1的原因吧。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后,即令活跃于当时的日本茶人千利休切腹,而时至今日,武士道和茶道在日本依然很有市场,或许武士之魂并未走远而就在茶道的方寸之间。

上一篇

费仲尤浑只是无用谗臣?只此一计,帝辛若是用全了,可保殷商基业

下一篇

山东人土?错,历史上我们一直走在潮流最前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