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明开国史记:攻上都遇春暴卒 ,征北元两路开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明开国史记:攻上都遇春暴卒 ,征北元两路开花
收藏 0 0
大明开国史记:攻上都遇春暴卒 ,征北元两路开花

攻上都遇春暴卒 征北元两路开花

摘要: 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得知老对手妥欢帖睦尔的死讯后,还玩儿了一把黑色幽默,将其庙号“元惠帝”改为“元顺帝”,并明确记载在明修版的《元史》中,以“奖励”其“识时务,顺应天命放弃大都政权……”

朱元璋于1369年派遣常遇春一举拿下战略要地上都开平,又在1370年进行第一次北伐,制定“分兵两路,各个击破”的战略,一举消灭北元在西北和北部边疆的残势,元昭帝逃往阿拉和林。至此,明王朝北方边境基本平定。

1368年闰7月28日。夜如墨。妥欢帖睦尔急攘攘地带着太子后妃和一百多名臣子溜出了健德门,一路奔北,逃向上都开平。

四天后,徐达大军兵临元大都,不费吹灰之力即拿下了这座空城。此后,大明成为真正意义上代表全国政权的王朝。

离开这座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围城”,元惠帝妥欢帖睦尔其实并没有想太多,“跑路”只是他学老祖宗的做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压根儿没往政权的概念去思考,还单纯地以为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结果事实刚好迎合了他的名字——妥欢帖睦尔,汉译文为“铁锅”,所以元朝结束全国统治、没守住祖宗基业的这口大锅他是背定了,一辈子也甭想跑掉!

像隋、唐、宋与之东都洛阳的功能一样,上都开平也属于元朝的陪都。每年的四月,历代皇帝都会来避暑,妥欢帖睦尔也不例外。但开平对他本人的意义更大——35年前,也是个七月,13岁的他在这里登上了皇鼎,成为了元朝第十位皇帝。

开平离北平并不远,路程还不到400公里,妥欢帖睦尔一行东躲西藏地走了大约十五天,终于于8月15日抵达了上都。这也标志着北元时代就此开启。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他还收到了朱元璋南来的鸿雁传书,诏谕其归顺大明,并许诺封爵。

俗话说,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逃到开平后,醒过闷儿来的妥欢帖睦尔悔恨、自责、郁闷、上火……于是,抓紧启动了亡羊补牢计划,“昼夜焦劳,召见省臣或至夜分,询恢复之计”,意欲反击复辟。

当然,元惠帝这么做是有底气的,因为他还有丰厚的家底支撑:北元在边塞还据有漠南和漠北,关中还有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驻守甘肃定西,此外还有广阔的辽东与云南地区。

但是,底牌再好也要看对手是谁!朱元璋,一个头脑冷静、心思缜密,从基层一路打拼创业的江湖老手!妥欢帖睦尔虽然比朱元璋大9岁,但在实力上,那实在是太嫩了,争取到发牌机会又能怎样?你想,朱元璋怎么可能任由妥欢帖睦尔自由发挥呢?又怎么可能想不到上都开平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呢?!

1369年六月,按照朱元璋定的“撤屏蔽、剪羽翼、据户槛”的战略,刚过完40岁生日的常遇春接令北进,“直抵上都开平一扫北元残势!”

常遇春是个狠角色,从军二十年,未有过一次败绩,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意思其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与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的双臂过膝,善于拉弓骑射,是一流的“移动狙击手”,就连马背上得天下的鞑靼人也佩服其的孔武。

依旧是老配方,常遇春用“闪电战”一路攻锦州、占全宁、夺大兴州,还擒获了元丞相脱火赤,元军被揍的节节败退。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北元号称防守二十年的北方“防御体系”已完全崩盘。

1369年7月16日,妥欢帖睦尔接到前方战报:“明军接近上都”,他的心理防线终于彻底崩溃,于是再次发挥自己的特长——逃跑,当天就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逃到了应昌(如今的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此后的四天,上都开平被常遇春征服。

俗话说擒贼擒王,开平之战的战果虽不算丰硕,但战略意义非同一般,这也是朱元璋最看重的。此战,北元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补给要地,而明朝犹如扼守住了北方的咽喉——北方防线自此可以深入草原,南边可以保证宣府不直接接敌,同时也保障了直隶到辽东的交通路线通畅。而且,这里的屯田足够应对北方战事,还大大地节省了运输粮草的成本。

1369年8月初,常遇春赶着缴获的战利品:五万头牛、三万匹马、一万辆战车,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也就是现在的河北龙关县附近,忽患重疾,于8月9日病逝此地。朱元璋闻之悲痛至极,追封其为开平王,而且还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长子朱标。10月份,他召唤回远征在外的大将徐达和汤和回京参加老战友葬礼。

名将的素质之一就是内心坚如磐石,像只打不死的小强,王保保就是如此,虽然与明对战多有失利,但他越挫越勇,并没有熄灭战斗的决心,且一直伺机而战。趁着徐达和其他主要将领奉召回南京参加常遇春的葬礼间隙,王保保接连攻伐了平凉和兰州。

作为北元的“顶梁柱”,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王保保,还称赞他为“当世奇男子”,但王保保从未理会过。此次他在西北的军事行动,当然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的正月初三,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一举摧毁王保保在西北的势力以及彻底摇醒北元皇帝的复辟梦!

朱元璋亲自谋篇布子,他采用“分兵两路,各个击破”的战略:一路由徐达率领出潼关,从西安进攻王保保的根据地甘肃安定;一路由常遇春曾经的老搭档李文忠率领出居庸关,进攻应昌,去帮元惠帝搬家。此外,为了不让王保保起疑,他还命令大将金朝兴、汪兴祖分别进攻山西、河北北部的元军,玩声东击西以吸引王保保的注意力,以策应主力作战。

这个计划可谓狡猾至极,没有意外,王保保没有识破密钥。1370年,3月29日,徐达带领前锋部队进抵定西。

王保保早已得到情报,徐达带兵四十万来袭,于是他打算死守在定西沈儿峪,意在占据主场优势,拖死远征明军,而且,据守此地还可诱敌攻坚,另伺机反攻。

然而,所谓既生瑜何生亮,王保保遇到了劲敌,徐达猜透了他的心思,没有急速攻坚,倒是安营扎寨,砍柴做饭,悠然地过起家家来。

这种两军安然的状态保持了一周左右,严阵以待的元军渐渐松懈,这时的徐达却改行当起了导演,他派士兵到元军营帐前开演唱会,或者搞个骚扰派对,最重要的是,日夜不停地去“慰问”元营将士。

没过几天,元军各个眼圈带黑,嘴角起泡,眼内充血,肝火旺盛……王保保坐不住了,进攻容易小不忍乱大谋,防御又泄了士气……正当他憋不住劲儿的时候,徐达开始了第二步计划!

4月7日夜,徐达命令将士全副武装,攻敌之疲乏,克其地利,争取速战速决。

所谓兵贵势,一鼓作气,征虏大将军将他的尖刀连安排在最前列,以保证所有士兵都能看见帅旗,然后趁夜袭入元营。酣睡中的十万元大军就此被一击崩溃。

就在两军交战混乱之际,王保保跑路了,带着老婆孩子一路奔北,逃向大漠深处的蒙古老营——哈拉和林,在今天的蒙古乌兰巴托附近。

西北的王保保吃了败仗,北边的元昭帝也不好过。大将李文忠自出居庸关后,连克各路元军,至五月中旬,明军终于压境应昌城下。

想来也是,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应昌城与大都也就600多公里,此患不除,始终会是个大患。此时的北元已换了新主子,元惠帝妥欢帖睦尔年前驾崩,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即元昭帝。

比起他父亲,32岁的爱猷识理达腊还算个硬骨头,他曾想带领亲兵杀回大都,不成功便成仁,但被老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住了。这次爱猷识理达腊决定死守应昌,以死殉国,可惜他面对的是身经百战的李文忠,只用了一天,城门就被攻破……

溃败后,爱猷识里达腊北逃,李文忠紧追其后,一直追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查干木伦河西岸白塔子),李文忠追之不及,于是回师。至此,明王朝北部边境基本平定,北元势力退至漠北。元昭帝也跑到了阿拉和林,和王保保两人“团聚”了……

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得知老对手妥欢帖睦尔的死讯后,还玩儿了一把黑色幽默,将其庙号“元惠帝”改为“元顺帝”,并明确记载在明修版的《元史》中,以“奖励”其“识时务,顺应天命放弃大都政权……”

上一篇

浅谈魏晋文化,魏晋之---名士风度

下一篇

元朝作为一个强大的王朝 为何对它的历史总是轻描淡写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