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百姓的麻木表现是为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百姓的麻木表现是为何?
收藏 0 0

鲁迅,字豫才,我国的大文豪。著有《彷徨》、《呐喊》等,也有许多名言,其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百姓的麻木表现是为何?

这句话被当时的人们很推崇,这是为什么呢?鲁迅生于19世纪80年代,他经历了中国最黑暗、最懦弱的时期。他一开始是医学专业,但是却对社会的见解很深,看到晚清国民面对列强侵入却无动于衷时的麻木,他愤然弃医从文,说出了上文提到的著名名言。

那么当时的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真的如鲁迅所说的麻木不仁吗?答案:是的!

由于我国传统的思想束缚和儒家文化的侵染,使得人们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人民对国家的概念根本没有,他们认为保家卫国只是当兵的责任,只要和自己的利益不冲突就没什么关系,更有甚者,在战争爆发时,一些百姓为了能多挣钱,将粮食蔬菜出售给英国。

就比如说三元里抗英。众多史学家对这件历史事实的评价都非常高,因为它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起义,但是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却是被动的。经史学家研究后发现,三元里抗英并非必然的,只是因为英军强奸了当地妇女,当地男人气不过才拿起锄头反抗。

还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海军被英军打的屁滚尿流时,在远处观战的百姓们居然还在评头论足,仿佛这件事就是一场戏,他们只是看客而已。以及火烧圆明园时,百姓并没有阻止,反而还在英法烧杀抢掠之后,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这种愚昧思想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百姓的麻木表现是为何?

虽然晚清出现了一些思想超前的有识之士,例如严复、梁启超、李鸿章,但是他们并不能这种扭转局势,只是成为了茫茫黑暗中的一星明火,一吹即灭。

不过努力终将没有白费,他们的思想被日后的先进知识分子所用,成为了促进民智开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坚持爱国精神,牢记耻辱,振兴中华!

上一篇

法国“头号公敌”雅克·梅林死亡真相

下一篇

春秋圣贤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典故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