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收藏 0 0

据欧洲历史记载,12星座最早起源与6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它属于西方的占星学。

公元前的西洋占星被称为“古希腊占星学”,是历代君王宠爱的至宝,当时的宫廷占星师位高权重,在皇室中的地位直逼中国的宰相,享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当然,他们压力也很大,占不准是要掉脑袋的。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直到公园2世纪,基督教的出现和蔓延,皇室对占星师的崇拜开始动摇,一些教会开始恶意诋毁甚至陷害占星学,占星师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不少人为了免受迫害,纷纷逃离欧洲,向东发展。

占星学就这样先是传入了阿拉伯,于是就有了欧洲的“中世纪占星学”,再由阿拉伯往东传到了印度,叫“吠陀占星学”,最后由印度的佛教传入传入了中国,于是有了中国的“果老星宗”,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是隋朝。

在隋朝,西洋占星在中国与本土的星相学进行了互动,得到中国命理学的大力完善后,将升级后的占星学再次回传给印度,又由印度回传给阿拉伯,并在中世纪末期,重新返回到欧洲。

所以,现在的西方人一直不明白为何中世纪的占星学论命准验度要高于希腊占星学,殊不知,是因为在中国渡过金。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中国古书中最早保留下来的天文著作叫《甘石星经》,作者是战国时的楚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夫,它详细的描述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规律,并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比欧洲伊巴谷的第一个恒星表早约2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甘石星经》虽然记录了上千颗星体的规律和方位,但很多测量的数据并不准确,甚至有些是错的,而为何到了唐代的《开元占经》这些数据几乎被修正的和现代科学完全吻合?

答案,得益于一部非常关键的古书,——《荆州占》

此书,由东汉时期的刘表在任职荆州牧期间制定,当时的整理者叫刘叡,楚国荆州人也,他召集当地的星相师搜集前人留下的天文众占,并进行了修正。

《荆州占》中清楚的记载了行星和恒星的会合周期,如: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了0.48日,误差只有万分之几;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378.09日只小了约1.09日;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只大0.54年,其精确度令人惊讶。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书中谈到金星会合周期“五出,为日八岁,而复与营室晨出东方”,也就是说,金星的5个会合周期刚好等于8年。

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大众天文学》第2册里说:“8年的周期已经算是相当准确的了,事实上金星的5个会合周期是8年减去2天10小时”。

如此缜密的五大行星运行记载,在当时没有精密天文仪器的情况下是不可想像的,此书对后期中国星相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荆州占》中的占辞,更是在星相学中充当着天象和事应之间的桥梁,为后期《开元占经》和《果老星宗》的创建,充当了灵魂的角色,在唐朝堪称天文经典。

《开元占经》成书于唐代开元年间,全书一百二十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和资料,其中有许多占星著作,《荆州占》就是其中之一。从《开元占经》中整理出的《荆州占》一共有1325条。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从这些图表中 ,可以看出比较多的是月占、太白占和荧惑占。这样的排布可能是因为《开元占经》的编者认为《荆州占》在这几类天象的占辞中,可能比其他占星书籍的占辞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荆州占》中还有杂气星、三家官星、分野略例等内容。大名鼎鼎的李淳风在《晋书·天文志》中除了提到《荆州占》的来历之外,还说“其杂星之体,有瑞星,有妖星,有客星,有流星等”,解释了什么是杂气星,还举其占例,附于后文。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但因此书甚早失传,而后只能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中看到片段,在《开元占经》也只保留了重点,而鲜为人之。

隋朝年间,虽然西洋占星术随佛教引入了中国,但当时的中国已经在《荆州占》等文献的整理下有了比较完善的本土星相学。

特别是28星宿的恒星背景,早在夏商周就已被制定。此次,中西星相学的互动,对中国最大的收获是引入了黄道12星座和后天12宫的概念,这使得中国占星体系在事应的领域分类更为广泛,由此产生的著作为《果老星宗》,而后发展为《七政四余》。说实话,效果并不明显。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七政四余

但对西洋占星学来说,价值就不一样了,有了中国强大的恒星系统的助力,西洋占星术在论断上有了更加细腻的判断和考量,论命上变得更加准验和一目了然,特别是在个体星座的特征上起到了细化的作用。

学过西洋占星的人都知道,月亮平均两天半变换一个星座,也就是说,但凡这两天内出生的人,月亮星座都是不变的。

而对应中国的28星宿就不一样了,一个星座对应两个或三个星宿,月亮每天走一个星宿,28天刚好走完一个月亮周期,也就是说星宿不会像星座那样两天发生重合的现象,论命当然更加细腻,论性格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当丰富了中国星相体系的西洋占星回转到阿拉伯时,他们开始大量的使用恒星和虚点,使得预测准验度大大提升,已至于西方人一直感谢阿拉伯人对占星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却没想到真正推动的源头其实是在中国。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西洋占星的历史,相传起源于公园前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有据可查的是,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的旧址找到了公元前2000年的一个泥版,上面清楚的记载了黄道12星座的符号。说明西洋占星起源于古巴比伦,发展于古希腊。

在公元后400年由于基督教的盛行,占星学开始遭受排挤,很多占星师逃往阿拉伯并继续传承占星学,而后在印度、中国进行正式传播和交流后回传阿拉伯。

然后,在文艺复兴又回传欧洲,18世纪末又因日心说的诞生再次遭统治阶层封杀,而在19世纪现代心理学的庇护下又再次重回大众视野。目前,在英国、德国、美国都设有专业的占星学院。

除了我石左树,没有几个人知道西洋占星经过了中国占星的洗礼,否则它的精准度远远达不到今天的高度,所以西洋占星最要感谢的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我们中国人!

西洋占星:隋朝传入中国镀金,回归欧洲大放异彩

2015年,我在澳门!摄影,梵音树!

中国玄学虽然我不精通,但是中国古代占星我是研究过的,这方面我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就是梵音树他也要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听我讲故事!哈哈!

这是我三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今天我把它略微修改了一下,重新发表,希望各位喜欢中国玄学和儒释道的朋友能够喜欢!不需要你们打赏,只需要转发,点赞,留言就OK!感谢大家的支持!

下一篇

曹操不愿忍受被火上烧烤的滋味,他的儿子曹丕却乐而前往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