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闲话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闲话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收藏 0 0

“尊老养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不止体现在当今这个时代,“尊老养老”在我国古代的礼制中也同时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少的朝代都曾经以国家的名义制定或颁布过一些有关老年保护、养老方面的礼仪、礼遇和法规。如集中阐述儒家伦理思想的《孝经》, 以孝为中心, 注重尊老爱老。而唐朝的保护老年人权益、养老制度, 则堪称古代中国尊老养老完美之举。

这除了与唐朝的经济繁荣有关, 更重要的是完备的法律起了决定性作用。

闲话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尊老爱幼

第一部尊老爱幼的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可谓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它以立法形式提出了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文中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 而子孙别籍异财者, 徒三年。”就是说, 父母健在子女不能够出远门, 不能与父母析产别立门户。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子女不离父母左右, 时刻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有效解决了“空巢”现象。

闲话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唐律疏议》

可见,从古代开始,国家就十分重视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

唐朝的尊老爱幼制度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朝代,在尊老爱幼层面上,同样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唐朝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尊老做法。

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即特别提出, “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

所谓“尚齿”, 就是尊老的意思。

同时,唐朝还建立了“补给侍丁”的制度, 就是说,朝廷让官府免费给民间老人安排侍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护工。

开元七年 (公元719年) 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

“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 给侍丁一人, 九十给二人, 百岁三人。”

而到了开元二十五年 (公元737年) , 给百岁老人的护工增至5名, 这些护工全部免除服徭役,可见唐朝对老人的重视程度如何。同时, 唐朝礼制还规定乡村庶民年老时能得到照料, 并为他们提供生产上的劳动人手。乡村老人依均田令分得40亩 (唐亩) 田地, 但到年老之时已无力耕种自己的那份土地, 分给侍丁, 保证老人土地的耕种与收获。唐朝老人的侍丁, 不一定是家人、同族的人, 也可以是外姓, 只要双方愿意, 上报政府, 就可以履行奉养义务。

闲话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册府元龟》

在唐朝, 尊老养老制度备受皇帝重视。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 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 其中以唐太宗为最, 在位23年下“养老诏”28次。

唐朝规定, 每年仲秋吉辰, 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通过这样的礼仪形式, 为社会各阶层树立尊老养老榜样, 从而引导社会上形成尊老养老的风气。还规定地方官员要经常到高龄老者家中进行慰问, 有时皇帝亲自前去慰问。如唐高宗“以河南县大女张年百三岁, 亲幸其第”。

提倡、鼓励政府官员承担起家庭养老的重任,政府官员赡养老人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把需要赡养的老人带到任职之地;

二是路远或权重的官员携带老人不便, 采用申请移职到家乡或者老人移居就养的方法。

可见, 儿子赡养父母是唐朝自上而下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

总结

闲话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尊老爱幼公益活动

在唐朝,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老、救济于一体的助老济困慈善制度。

《事物纪原·贫子院》记载, 唐武则天长安年间 (公元701-704年) , 设有“悲田养病坊”, 包括悲田院、疗病院、施药院三院, 是唐代寺院设置的半官半民的慈善机构。最初, 这些慈善机构都设于帝都长安及东都洛阳, 以后开设于各道诸州。从长安年间开始, “置使专知”, 由国家设官进行管理, 但仍由佛教寺院协力管理经营, 而在地方上大多为寺院经营, 由僧尼直接管理。这种机构可以说是中国养老院的雏形。

唐代礼制还规定子女对老人要给予精神的安慰, 即“精神养老”。当时, 流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养”, 说得通俗简单一点, 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 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一代名相、时任司空的房玄龄, 不只为臣称职, 赡养老人方面也是“道德楷模”, 当年房玄龄“色养”老人极为到位, 《贞观政要·孝友》称, 房玄龄“事继娘, 能以色养, 恭谨过人”。

而在当代, 有些人不但因不愿赡养老人而对簿公堂, 甚至还出现少数人遗弃、虐待自己的父母的行为。对照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敬老尊贤, 这样不尊不孝的举动实在让人汗颜。虽然, 古代养老法律带有纲常礼教的封建色彩, 但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还是值得我们当代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效仿的。

(全文1758字)


参考文献:

《事物纪原·贫子院》

《贞观政要·孝友》

《册府元龟》

《唐律疏议》

《孝经》等

上一篇

一个二战德国士兵眼中的苏联红军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