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受了2000多年委屈 我替秦始皇说几句公道话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受了2000多年委屈 我替秦始皇说几句公道话
收藏 0 0
受了2000多年委屈 我替秦始皇说几句公道话

周末闲来无事,和女儿聊起英雄豪杰的故事。谈到秦始皇,女儿嗤之以鼻:“那不就是个暴君么”!对历史人物一知半解不是孩子的错,这里想说的是,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坎坷悲壮的一生,真不是“暴君”二字就能概括的。

结束天下纷争统一六国,使车同轨、书同文;首创封建帝制推行法治;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兵马俑,秦始皇做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大明第一狂人”李贽盛赞他为“千古一帝”,绝非虚言。

从西汉贾谊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尤其是秦始皇死后仅几个月,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推翻,秦始皇的头上就扣定了暴虐的帽子,丰功伟绩被贬的一钱不值,每个人都以骂秦始皇两句,啐两口唾沫为荣。我经常默默地想:如果有历史法庭,秦始皇一定会跳出来替自己辩护。

受了2000多年委屈 我替秦始皇说几句公道话

焚书坑儒,未免言过其实

历来认为,秦始皇最大的过错是“焚书坑儒”。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大约213年天下初定,某日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群臣和当代大儒,讨论议题是实行分封制还是中央集权制。后来他选择了由宰相李斯提出的主张,用法家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来统治国家。

如果把秦始皇放到任何其他年代,仗终于打完了,之后就该放马南山、田园牧歌,享受太平盛世了。可是秦始皇和他的秦国面对的是几千年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要把刚扫成堆的一盘散沙凝聚到一起,对内巩固政权,发展社会经济;对外扬我国威,护航千秋基业。靠仁义礼智信,靠天下为公的理想有用吗?

当时中国的情况是,虽然周朝已经灭亡,存在了近千年的大周礼制思想仍在禁锢人心。另一方面,六国一统主要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胜利,老百姓心中齐楚燕韩赵魏秦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上十里一方言,一县一规章,恨不得买个米也能因为半斤八两的事打起来,何谈万众一心搞建设呢。所以为独尊“法家”,李斯倡议秦始皇除《秦纪》、医药、卜筮、田舍经典、诸子和其余汗青古籍,一概限日交官府烧毁。这把火烧了30天,便是历史公案“焚书”之乱。次年,由于一些儒生对秦始皇进行诽谤,秦始皇又下令将逮捕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土全部坑杀,即”坑儒”事件。

圣贤书全烧了不说,还把全国的读书人都抓来活埋了,这的确是天大的罪行,可真实情况如何呢?

关于焚书,历史有曲解的地方,其实秦始皇下令焚书并不是烧掉法家之外的其他所有书籍,主要是烧掉那些与法家推崇的是制度,规则相违背的“无用之书”,焚书的原因也是因那些腐儒妖言祸众。既然儒家经典都至今流传,可见“尽焚其书”是夸大其词。另外,据史料记载,坑儒实际上杀了不到一百人,都是以招摇撞骗忽悠长生不老的术士,或者反对秦法反对秦朝统治的文人。

客观来讲,秦始皇通过烧书杀儒来统一思想,虽然手段过激。但和汉代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个意思;清朝时候,读书人写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当成犯上作乱的重罪,是同样的道理,无非是统治阶级巩固政权措施罢了。

受了2000多年委屈 我替秦始皇说几句公道话

严刑酷法不等于暴虐苛政

秦始皇名声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法律严苛,赋税太重。被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为“刻薄寡恩”,列为秦二世而亡的重大罪证。

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秦始皇施行的法到底暴虐在哪里。秦法明确:不准私人决斗,违法者不论有理无理,一律处罚。人际争执,必须诉诸法庭裁判。说起私人械斗,那是老秦国惨痛的伤。西北民风彪悍,村民械斗成风,往往为了争水源,争田地,成百上千人就会打得头破血流,严重的死伤无数。所以这个法令虽严,有错没错一起罚,也是重典治乱的必需。

秦法规定,强迫每一个国民都要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的人,包括世袭贵族和富商子弟,如果不能从事正当职业,一律当作奴隶,送到边疆垦荒。又规定,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居;不分居者,加倍赋税。父子兄弟姐妹,不准同睡一个炕上,必须分室而居。

凡此种种,在今天来看,无疑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强迫人民学习最低程度的礼仪,用严格的法律约束百姓,这样才能防止社会再次动乱;才能形成“惩恶扬善”的风气;才能让国家的政令得到迅速的贯彻和执行。

我认为,在国家刚刚统一,四野一片纷乱的局面下,秦始皇推行严刑酷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强悍的法令,正是依法治国的左膀右臂。秦孝公时商鞅推行变法,为了立威,揪住只犯了一点小错的太子不依不饶,硬是削掉了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太傅赢虔的鼻子,导致兄弟成仇。难道是因为孝公是个暴君吗?

严刑重法,铁面无情,秦始皇的暴力,和商纣王要剖开孕妇的肚子看是男是女;和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就乱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和日本兵把婴孩挑在刺刀上凌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说他独裁专断,主要犯下哪些错误呢?

从小被作为人质抵押在外国,相依为命的母亲和多个男人纠缠不清,这一生除了打仗就是治国理政,最后死在巡边的路上,应该说,秦始皇总体来说是一个勤政、敬业、有抱负、有节操的君王。

受了2000多年委屈 我替秦始皇说几句公道话

当然,人无完人。秦始皇老年一心追求修仙炼丹,修建万里长城,包括秦皇陵,也都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体现了性格中好大喜功的一面,的确有他的历史局限性。毛主席主张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秦始皇的功过,是较为公正的裁判。

中国的历史,说白了都是儒生写的,不喜欢秦始皇也很正常。秦虽二世而亡,秦始皇创立的封建帝制却被沿用了几千年。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仍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而来。我想,以嬴政的骄傲必不在意别人对他如何褒贬。只是我个人觉得漫长的岁月中,他总被人当作“暴君”谩骂,未免委屈。

洋洋千言,无非一己之见。#聊书中人物,赢现金大奖#

上一篇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观点可以休矣 否则后果很严重

下一篇

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都去了哪些地方?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