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收藏 0 0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的大官,他名叫李烨,字景焱,号坦园,直隶高阳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六十岁。

李烨7岁时父亲早逝,从此就担负起家庭的重任,21岁中进士,28岁被顺治皇帝选为身边人员,负责接待和审查奏章,30岁提拔为秘书院学士,担任给皇帝讲解经典知识等工作,33岁即做了清初朝廷要员,先任秘书院大学士,继任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一品高官。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史书上说他「老成持重,风度端凝,出言谨慎,内介外和」。然而谁又能知道,李烨之所以能做到「老成持重」,这与他能记得自己前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叙述前世今生的经历

据古籍《三冈识略》记载,李烨能忆前世,他记得自己的前生是一个读书人,博通经史,可惜历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前世的自己有一天得了病,正在痛苦时,忽然觉的身体变轻了,病痛消失,能快步走路了。于是便起来,不知不觉走到了李家。进了李家也无人阻拦,进入内室见有一群妇女正在伺候一位待产的孕妇。此时只觉得突然有人推了他一把,顿时跌入孕妇腹中,昏昏沉沉片刻之后,再看自己竟然已经变成一个躺在小床上的婴儿。

当时外面正在下大雪,生完小孩的母亲问室外的情况,刚刚出生的李烨就开口回答:「是雪。」家里人顿时大为惊讶,有的没有什么见识的人竟然以为他是妖怪,准备淹死他。幸亏父亲坚决不让,婴儿时的李烨才能活下来。但是经此一事后,李烨不敢再开口说话,众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哑巴。(为什么有的人生出来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可以说话或者是可以记起以前的事情,因为人是有来头的,佛家讲轮回转世,你上辈子学过的东西,你下辈子也会记得,即使大脑不记得,身体也会记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有些人一生出来就天赋极高,可能是他前几辈子都在学这个东西,他如果以前学了几十年或几百年,那他这辈子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呀,但是你没练过的东西你肯定不会,学习各种技能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但是一般来说,上天赋予你的天赋你只要善加利用就好,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思想境界与艺术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像文艺复兴的时期的大师为什么可以把神画的真么逼真,因为他看到了,他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所以他会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也是神让他看到了,也就是说,你相信,你才能看到,这是信则有的涵义。因为人的规范是神定的,所以当信仰者去信他们的神时,就会去提高自己的人身修养,修养高了会看到更高层次的景象,于是他们就把他们看到的景象画出来,这样的作品对人是有意义的,让人们看后觉的很神圣、会让人有向善的愿望。所以好的作品是引人向善,对社会也是有益的,反之亦然)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七岁时,有亲戚说:这个小孩是个哑巴,养他有什么用呢?此时李烨忽然笑着开口说话了,令众人惊讶。李烨后来上学时,因为记得前世所学,所以被视为神童。李烨后来当了官后,亲自向人叙述了其前世今生的经历。(神童是因为前世所学的积累,而不是天生就是神童)

康熙皇帝即位后,李烨继续受到重用,改任弘文院大学士,继任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李烨因为记得前世毕生所学,再加上今生也十分好学,所以知识渊博,具有超常的文字水平,深受皇帝赏识。(如果轮回转世是真的话,可能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当时李烨的文字水平不仅远远超过满族高级官员,即使在汉族官员中也难有人望其项背。国家许多重要的文字任务都靠他完成,比如先后把校订大清律例、重修《太宗实录》的工作交给他,之后又让他充任《世祖实录》总编。这些书籍完成之后,康熙十分满意,不仅赐给他金银、鞍马,还两次晋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衔。

到后来,连康熙遣兵调将等机密诏书,也均口授由他起草。而且康熙皇帝每每有重大决策,一应军机、方略、谕旨,必找李烨商议。而李烨往往能拿出很有见地的意见。「凡朝廷大典礼,必以属公。出则扈从,入则侍讲幄。」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深信轮回转世

因为李烨带着前世的记忆,深信轮回转世的道理,所以非常耿直老成、洁身自好,从不利用自己与皇帝亲近的关系谋私利。与同僚有不同意见时,他都是静心听别人讲话,自己则认真思考,从不争吵。最后别人说完了,李烨才表示自己的意见,他不说则已,一说往往是「片言定是非」,大家心服口服。(生命的真谛可不是为了私欲而活,如果我们可以洞悉生命的真谛我们还会把个人利益看的这么重吗?轮回转世就是欠多少还多少,上辈子没还完下辈子继续还。李林甫是一个很有仙缘的人,但他没选择去修行,当了二十年宰相,在位期间,祸国殃民,最后的报应就是十世为牛九世娼。)

因为李烨参与很多机密诏书的起草,知道不少高层机密,所以也有一些官员想通过他打探高层情况。那时候不少人巴结讨好李烨,与他拉近乎,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地。可李烨头脑非常清醒,不该告诉别人的就是不开口,「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忠谨慎密,始终匪懈,有问者,辄默不应」。(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记忆,肯定不会去损人利己,把个人的利益看的这么重了。那时候就想李烨那样,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就不做,不敢越雷池一步了,顺天者昌)

记得前世的康熙朝一品大员

正是由于李烨的巨大贡献,康熙皇帝对他「眷遇甚厚」。李烨逝世后,康熙帝十分悲痛,命大学士明珠带人前去吊唁。并赐祭葬之大礼,规格很高。之后又授其三子以教习知县,晋员外郎,又超擢其孙李敏启为太常寺少卿,以示优待之意。还指示让李烨「入祀乡贤」,并谥「文勤」,此号有「文」有「勤」,恰如其分,颇有深意。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关注中华五千年演义,看精彩文章。

微信搜索“五千年演义”公众号,看更多好文。

上一篇

“跋扈将军”梁冀,东汉大将军梁商之后,但却没有继承父亲的忠勇

下一篇

白话三国100:驱虎吞狼,曹操又使一计,刘备应对的了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