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与娲皇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北齐文宣帝高洋与娲皇宫
收藏 0 0

高洋皇帝与娲皇宫

娲皇宫内保存的摩崖刻经,经众多专家论证,确认是北齐时所造。其面积之大、字数之多、时间之久、保存之完好在全国独此一处。对佛教的研究和书法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属无价之宝,更是整个娲皇宫的镇殿之宝。如此大规模的经刻,据有关史料记载,是北齐时高洋皇帝所为。高洋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刻经造佛,对娲皇宫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当从高洋本人说起。

北齐文宣帝高洋与娲皇宫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末年,政局动荡不安,一个叫高欢的低级武官,征战得力,军事调度有方,控制了北魏政权。把孝武帝元修逼到长安,另立孝武帝的弟弟元善为皇帝,迁都邺都(就是现在临漳一带),历史上称之为东魏。

高洋(529~559年),字子进,是北齐的开国皇帝。是高欢的第二个儿子。由于皇帝是他们家立的,仗着有权有势的高欢,高洋在七岁就被封为太原公(是公爵)。父亲高欢死后,高洋的哥哥高澄成为东魏的大丞相,总揽着国家大权。高洋长相非常丑陋,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且不懂四六的家伙,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其实他大智若愚,聪慧过人,只是借愚顽来掩蔽自已,保护自己。他的哥哥高澄因为密谋要废除东魏皇帝元善,不想被家奴杀死。看上去愚笨的高洋立刻站了出来,杀死家奴,并封锁消息,带着死去的哥哥回到自己的封地山西晋阳,发展自己的势力。

北齐文宣帝高洋与娲皇宫

得知高澄死讯后,皇帝元善以为高洋是个无能之辈,表面把高洋封为大丞相,内中想捞回自己的皇权。没想到高洋胆大才奇,数月之后(550年),高洋率兵抵达邺都,逼元善皇帝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齐,改元天保,建都邺,年仅二十岁。

高洋在位,开始时勤于政事,以法驭下,勤于武备,征伐四克。太原是他的大本营,他把那里当作陪都,每次给北方游牧民族打仗,都是从太原出兵。后来,高洋变得神智昏乱,猜忌残暴,虐杀兄弟,杀人不眨眼,甚至把人的骨头制成琵琶来弹;他是一个十足的大淫棍,肆意强奸,组织群人在大殿上集体淫乱;他嗜酒成性,醉了以后,连他的老娘都要举起来摔打,最后终因喝酒而死。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去世,时年仅31岁,他的谥号为文宣皇帝。

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之一,也是个非常信佛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北魏时期是佛教最兴盛的时候。当时的都成洛阳,到处是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就是形容这个时候洛阳的寺院。后来迁到邺都之后,把佛教奉为国教,尊名僧为国师,不但皇帝亲自筑坛礼佛,还让所有后妃和重臣都受菩萨戒,以佛教规则约束自己。围绕邺都,大建寺院,全国三分之一财政收入都用于建寺院,刻佛像。当时邺城的和尚就有八万多人,可以想像得有多少寺院来养活这些和尚。

因为对北部边区经常发动战争,所以高洋就得在邺都与太原之间来回奔波。从邺都出发,进入太行山,过鼓山顺洺河北上,然后西折入涉县,从中皇山下路过,而后顺清漳河向北去往太原。当时的中皇山下,成为一条重要的车马大道。由于路途遥远,八百里的路程,山山水水,少不得走上十天八天,于是沿途就建下不少行宫,中皇山下就是其中一处。清嘉庆《涉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北齐离宫,在唐王山麓。文宣帝高洋,性侈,好土木,往来晋阳,所过多起离宫。又信释氏,喜刻经像,山上遗址犹存。”、“传载文宣帝高洋自邺诣晋阳,往来山下,起离宫以备巡幸。于此山腰见数百僧行过,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及天保末,又使人往竹林寺取经函,勒之岩壁,今山上经像现存。”

北齐文宣帝高洋与娲皇宫

高洋帝在位十年,他所创建的北齐也就二十七年。想这中皇山上的经文,花费了多少银资,花费多少人力才完成啊。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在,皇帝的离宫也了无痕迹。直到康熙年间,后人才在史书中记载了关于高洋离宫一说,并在传说中的旧址上建起了停骖宫。如果没有高洋帝这一历史有存在,娲皇宫上没有摩崖刻经,那样的话,娲皇宫的文化价值必将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还是感谢高洋,这个年轻而荒唐的皇帝吧。

上一篇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下一篇

细数日本铁壶的历史文化渊源:铁壶体现的茶文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