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番茄爱上土豆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之后,实行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法教政令,引起朝廷内一些人的非议。这种不同政治主张的争论愈演愈烈,终于发展成公开的斗争,并演成震惊全国的焚书事件。事情的引发还是围绕政治体制问题而展开的。关于秦朝实行何种政体问题,秦统治集团内部分歧严重。前述早在秦朝刚刚建立之时,持不同政治主张的双方,曾经有过一番较量。但是这种分歧一直没有消除,因而引发成公开的斗争。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一次宴赏群臣的酒会上,仆射(博士之长)周青臣盛赞立郡县,废分封,颂扬秦始皇的威德前无古人。这时,博士淳于越指责周青臣为“面谀”,认为不恢复分封制,就无法使秦的统治长治久安。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秦始皇雕像

李斯针对淳于越的言论,称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自古因时代不同,治理方法也随之改变。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儒生“不师今而学古”,指责当世,惑乱百姓。他们以“私学”诋毁“法教”,指摘朝政法令,“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甚至造谣诽谤。这种现象如不禁止,必将削弱皇帝的权威,臣下结成反对的派别。李斯议论的核心问题,即“私学相与非法教”,有碍于“定一尊”。于是,李斯主张禁私学,焚《诗》、《书》,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李斯画像

李斯的建议包括:一、除《秦记》、医药、卜舷、种树之类的书籍外,其余的史书和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等,一律限30日内交官府烧毁,逾期不烧即处以聽刑,罚筑城四年的苦役。二、凡议论《诗》、《书》的弃市,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举的,与犯禁同罪。三、禁止私学,愿意学习法令的,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并诏令付诸实行。秦始皇既然下令焚书,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矩,其中六国史籍损失最大。司马迁说,秦“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史记·六国年表·序》),因为这类史书对秦“有所刺讥”,又是藏于官家,自然不能幸免于难。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史记》

直到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由于这类史书存世甚少,以致所著录六国史籍寥寥无几。《诗)、《书》及百家语之类,损失则比史籍要小。古代典籍经过秦火浩劫,损失不少,但是并没有全部被销毁。事隔一百年之后,司马迁著述《史记》,书中征引、述及的古籍不下数十种,说明有些古籍还是保存下来了。甚至被李斯斥为“私学”、指为“祸首”的诸子著作,也没有完全被烧绝。西汉中期以至东汉初年,诸子文篇依然存世。《汉书·艺文志》诸子类,还详列各书所存篇数。这些书籍成为劫后余存。它们所以能保存下来,除了秦博士官所藏书籍不烧之外,当时民间私藏禁书是重要的原因。秦博士伏生壁藏《尚书》就是其中一例。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秦博士

汉初废除“挟书律”,许多典籍纷纷出世,大都是民间私藏的结果。汉景帝时,鲁恭王广治宫室,也从孔壁之中发现大量的古籍。秦始皇焚书的目的,为的是定法家于“一尊”。在“定一尊”的口号下,各种学派的言论被禁止,百家思想受禁锢。一句话,禁绝一切异端思想,这就是焚书的实质。这种以焚书为手段的文化专制,造成我国古代文化的劫难,使长期积累的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秦始皇的焚书,引起士人诸多不满,因而又演成坑儒事件。焚书的第二年,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唯恐骗术败露,遭杀身之祸,便私下攻击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对后世带来什么影响呢

秦始皇焚书

他们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独裁朝政:“专任狱吏”,不用博士:“乐以刑杀为威”,骄横自用,而且双双逃亡。秦始皇闻讯,以方士行骗诽谤,耗费巨万;威阳诸生,“为妖言以乱黔首”(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为罪名,下令追查诸生罪状,结果将犯禁的460余人,统统坑杀于威阳。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从事件的引发及结果看,其主要意图是定思想于“一尊”,实行思想统制,其方法则采取以暴力的手段,对待非暴力的思想文化。这种文化专制的政策,不仅使古代文化遭受破坏,束缚思想学术的发展,也堵塞了议政的言路。它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史记》

上一篇

三点冷知识:苏德战场转折点是库尔斯克战役而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几位名字好听的古人,网友:念一下都觉得好有文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