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蔡泽“揣情同意”之于范雎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蔡泽“揣情同意”之于范雎
收藏 0 0

鬼谷子主张,凡事要善于“揣摩”,以了解别人的心理,然后再乘机行事,就可以取得成功。

战国时说客蔡泽也是一个“揣情同意”的行家。蔡泽出道以后,曾到诸侯各国游说,但一直未能受到重用,正在他踌躇满志却又无人识才的时候,他打听到了另一说客范雎的消息,原来范雎投奔秦国,受到秦王重用,然而由于用人不当,良将自刎,大将投敌,内外交困,秦王对范雎颇有微词,范雎从受重用到面临失宠,也整天心事重重。这些情况被蔡泽掌握后,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觉得时机已到,自己有可能借机出山。

蔡泽“揣情同意”之于范雎

蔡泽雄辩得相印

蔡泽一到秦国,首先放出风声说:“名士蔡泽,胸怀韬略,能言善辩,智慧无穷。只要一见秦王,就可以取相国之位而代范雎。”范雎非常气恼,遂叫来蔡泽问道:“有这回事吗?”“有啊。”蔡泽答道。“那么请摆出道理来。”蔡泽故意说道:“先生也是明白人,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谋取富贵功名是人之常情,谁不想使自己益寿延年,永葆功名呢?可是历观各代,有的人成功了,名扬天下,有的人失败了,性命堪忧。想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革,明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劝民农桑,令士兵习武,结果秦国富强了,无敌于天下,这都是商鞅的功劳,可是商鞅却遭受车裂之刑。楚国吴启动精图治,奖励耕战,裁汰冗官,使楚一时强盛于天下,可最后却中乱箭而亡。越国大夫文种,胸怀韬略,拯救越于危亡,雪耻奋起,终于称霸诸侯,结果却落得个自刎廷前的下场。这三人都是盖世奇才,为何结局如此悲惨呢?就是因为功成之后,不善于‘揣情同意’以做到及时隐退的缘故。先生您觉得自己与这三人相比如何呢?”

蔡泽正是摸透了范雎的心理,发了一段阔论,这几句话正说到范雎的痛处。经这一问,范雎答道:“我比不上他们。”蔡泽说:“是啊,但您的声名、财产和地位却远远超过他们,我很为您担心啊!”

这正是范雎的心事所在,蔡泽故意点出,也是想进步观察范雎的反应。范雎忙侧身求教,说:“先生认为我应如何避祸呢?”

蔡泽“揣情同意”之于范雎

​蔡泽抓住范雎已与秦王有隙,担心灾祸随时降临的恐惧心情,说:“常言说‘乐极生悲’。先生您大功告成,声名已出,正可谓如日中天,在这种情形下,就应该学陶朱公范蠡,功成之后,飘然而去,以得善终。不然的活,只怕是商鞅、吴起、文种的悲惨下场或许会降临到您的头上啊!”范雎是何等奇才,蔡泽这一席话当然是一点就明,范雎连连点头称是。蔡泽接着说:“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生何不趁此声名正盛归隐山中,以终天年,让位于贤能之士呢?这样先生既得荐贤之名,又保住了自己的功名,何乐而不为呢?”

蔡泽指出的道路,范雎虽不情愿,却也别无选择,只好说:“感谢先生赐教,我听从您的忠告。”于是将蔡泽留在府中,给子厚待。不久,范雎又在秦王面前大力举荐蔡泽。使蔡泽成为秦王的上宾,给予重用。之后,范雎又借故请退,秦王多次挽留未成,只好准许所请,任用蔡泽为相国

蔡泽凭着他对范雎处境的深入了解,“摩”透了范雎的心理,终于以三寸不烂之舌取其位而代之。由此观之,摩”的确是成事不可多得的一种有效策略。

上一篇

真实镜头下的震撼历史瞬间

下一篇

生活在太平天国之内,你有太多“机会”被砍掉脑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