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沙丘之变”一段被演义的历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沙丘之变”一段被演义的历史
收藏 0 0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六国、叱咤风云一生的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境内)。根据司马迁在《史记》的说法,始皇帝临终前,曾经下诏令远在边关为监军的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并承继皇帝位。诏书写就,尚未盖玺,始皇已崩。早已想窃朝中大权的赵高乘机扣下了诏书,说服了和自己平素交往甚密的皇帝少子胡亥,并胁迫丞相李斯同意,拥立胡亥为帝,同时矫诏赐扶苏自尽。

“沙丘之变”一段被演义的历史

然而这是历史的真相吗?我看未必。我认为司马迁在这件事情的记载上采用的是后世小说家演义的手法。下面让我们试试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还原下当时的真相吧!

秦始皇死时五十岁,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素有人过三十天过午之说,以始皇之高超政治智慧和残暴的政治手段,如果他真想立长子扶苏为继承人,他会把扶苏放置到蒙恬处当监军吗?虽然始皇迷信长生不老,忌讳死字,但其父、其祖均是五十左右就没了。以他的政治头脑他只是希望能求到仙方,自己百年、千年的去统治秦帝国。正因为他的统治手段过于暴虐,平素亲近儒生且刚毅有为的扶苏才会与他的政见不同。始皇为人残忍,统一六国后,后宫充斥着六国美人,但没见他立个后宫之主。长子扶苏为始皇和谁所生至今是谜,只能推测出其母为楚国人。所以,扶苏被其父是放逐到上郡蒙恬处,非是信任他把送到统帅三十万大军蒙恬处充当监军,而是把扶苏放在自己最信任的将军处看管他。否则的话扶苏不可能一接到让他自裁的命令会选择毫不犹豫的挥剑自刎。

为了壮大皇帝声势,始皇帝偏好南巡北查,他的车队几乎踏遍了秦帝国的土地河川。而每次陪他出巡的近伴是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少子胡亥。而且赵高还是胡亥的老师。赵高此人好刑名,善书法,秦朝的法律让他背的滚瓜烂熟,这些都甚合始皇的口味,因此赵高才得以成为皇帝爱子胡亥的老师。赵高曾因犯罪,被蒙恬之弟蒙毅处以死刑,但临刑时却被始皇帝赦免了一切罪过,接着又让赵高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这也是赵高得势后第一个不放过蒙恬一家的主要原因。

现在让我们回到沙丘宫,看看病入膏肓的秦始皇在他临死前所作的最后决定。皇帝病重,其子胡亥必在身边伏侍,李斯、赵高亦随侍左右。因为扶苏和蒙恬掌管着秦帝国的三十万大军,始皇帝既然决定立胡亥为继承人,为防止扶苏在自己死后作乱,为了帝国的稳定,始皇帝决定赐死扶苏。自己死后,秘不发丧,待胡亥回咸阳继位后再诏告天下,同时将自己后宫的女人全部生殉。

“沙丘之变”一段被演义的历史

扶苏死后,因其在民间素有贤名,天下共冤之,再加上秦二世的残暴超过秦始皇,所以秦王朝灭亡后,民间通过演义的手法编撰出赵高、胡亥、李斯违背始皇帝立扶苏为继承人的遗令,用以表示对扶苏的深刻同情。司马迁史记成书时,恰逢“秦皇汉武”并称的刘彻为帝,而他的统治手法和始皇帝又非常相似,司马迁本人因为一言不慎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成了残缺之人的司马迁十分愤恨“秦皇汉武”的残暴,因此他才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彻底将“沙丘之变”演义化了。

“沙丘之变”一段被演义的历史

上一篇

官箴:古代官员的为官指南

下一篇

老北京的这些秘密之北京有两座城门是日本人扒出来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