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清末新政:一场迟到的四十年的改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清末新政:一场迟到的四十年的改革
收藏 0 0

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这场改革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进行的改革。因此,史学界在以往对其评价并不高,认为这是清政府在做一件自欺欺人的事情。但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对清末新政的评价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结合这些研究,本人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最具诚意的一次改革。

晚清以来,清政府共进行过三次改革,第一次为洋务运动,仅从经济上的狭小部分学习西方;第二次是戊戌变法,虽有资产阶级的参与,使它带有了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但其本质仍然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第三次则是清末新政,这次改革算是清政府最具诚意的一次改革了。

清末新政:一场迟到的四十年的改革

首先,这次改革得到了清政府的实权掌控者慈溪太后的默许和支持。 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意味着清政府从上至下,都达成了共识,因此,改革的推行,也就具有了其以前改革完全不同的意义。

其次,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与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在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在军事上,大力编练新军;在文化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在政治上,裁汰冗员,精简机构,并于1907年以后进行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君主立宪制等等。由此可见其改革范围广泛,同时,能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也表明了其改革的决心和诚意。

清末新政:一场迟到的四十年的改革

二、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催化剂。

这次改革是清政府主动承担起的引领中国前进方向的改革,因此,它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也就有了其不同凡响的地方,小编称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催化剂。

在以往的近代化改革中,仅仅围绕着经济的近代化在展开,戊戌变法中虽轰轰烈烈的提出进行政治改革,但临到百日维新时,对政治上进行民主化的踪影却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能在政治上推行宪政,本身就是政府的一大进步,对于中国后来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起到了加速专制制度灭亡的作用。

在改革中,提倡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民间始终是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为发展基础的。在中国古代,长期重农抑商政策下,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很难发展成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正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1895年甲午战后清政府政策走向的变化,才促成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而清末新政中进一步提倡发展工商业,使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吃下了定心丸,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经济的近代化步伐加快。

清末新政:一场迟到的四十年的改革

清末新政中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到日本留学。中国学生到了日本之后,眼界大开,很快就接受了新的思想洗礼。同时,对照日本,他们愈加发现祖国的落后,产生了强烈的改造国家的愿望,他们翻译书籍,创办杂志,用学到的先进思想启蒙国民,促进了思想上的近代化。

三、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自掘坟墓的改革

这次改革,虽有着种种进步的作用,但它是清政府自掘坟墓的一次改革。

首先,它编练的新军,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正是新军为主力,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袁世凯也用新军迫使了溥仪退位,正式埋葬了清王朝;

其次,改革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为清政府的灭亡准备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派遣的留学生也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主力军;

清末新政:一场迟到的四十年的改革

第三,政治的改革使清政府内部势力进一步分化。权力的分配不均,使得很多的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

第四,改革中的各项开支陡然增大,清政府想法设法向民众收取,这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

如果这场改革在四十年前进行,或许,清政府能够像日本一样,打造出一个亚洲强国来,只可惜,这时候的改革已经是在清政府行将就木的形势下进行的,因而,这也就不可能再有它预设的成果了。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性,机遇一旦丧失,就不可能再重来。想来,清王朝的统治者一定追悔莫及,可后悔又能有什么用呢?

下一篇

清朝的鸦片烟馆什么样?外国人曝光的老照片,有大厅,还有包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