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收藏 0 0

和服(きもの,kimono)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 [1] 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

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现今所谓和服实即古时之小袖, [2] 小袖的表着化始自室町时代 [3] ,贵族的下着白小袖逐渐成为庶民的表衣。 [4] “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时代的狩衣等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服饰。十二单则是由奈良时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变化和创新。

服装历史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用高级纺织品缝制的衣服则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

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古代和服样式“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 [5]

唐代前,日本和服色彩较为单一,多为原始色彩、民族色彩,同一服饰几乎同一色调;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贵族服饰色彩进入鼎盛期,此时贵族以色彩划分等级,如等级自上而下服饰颜色为深紫、浅紫、绯、绀、绿、黑;女性服饰颜色装饰打破原来单一色调,而以绿、蓝、红为主调的同时,添加其他色调或纹样,色泽艳丽,色调对比明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6]

吴服(ごふく 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因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日本的缘故,开始出现此名。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1957年6月、京都、大阪、中国、名古屋、东京的各吴服専门店共同创立了全国吴服専门店会连合会。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6] 。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 [7]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8] 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奈良时代的公家装束

1992年6月8日,全国吴服専门店会连合会改为全国吴服専门店协同组合。 [9]

中国吴地以吴服闻名天下 [1] 。《松窗梦语》载:“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之俭也。”

《古事记》中卷曰:「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奈良时代宫廷装束(3张)

和迩吉师。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又贡上手人韩锻。名卓素。亦呉服西素二人也。又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即是说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论语、千字文、锻造工以及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女。这件事与兵库县的吴服神社祭祀的织姬和东汉渡来的阿知使主(刘阿知)有关。“三十七年,帝遣阿知使主於吴,求缝工,得吴织·穴织等四女归。会帝崩,因献仁德帝。”也就是说,当时从中国渡来两个织姬传入中国的纺织技术,吴织媛死后被当作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里被祭祀。 [10]

《日本书纪·雄略十四年》则称:「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及衣缝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即呉国から汉织·呉织が渡来帰化。《日本书纪·应神纪》载:“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于吴,令求缝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欲达于吴。”

《日本国志》亦曰:「应神帝之初,得《论语》、《千文》于百济王仁。四十一年庚午,复遣阿知使主、都贺使主于吴,二人,汉孝灵皇帝之后也,魏受禅后,辟乱至倭。考庚午即西晋永嘉四年,其日吴者,意当时就吴地求之也。此事载日本《应神本纪》。求织缝女。抵高丽,高丽乃副久礼波、久礼志二人为乡导,及得工女还」。所以,和服的纺织和缝制技术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此外,京都大酒神社也祭祀着吴织女和汉织女。神社石标上书「太秦明神 吴织神 汉织神;蚕养机织管弦乐舞之祖神」。另有日本西宫市喜多向稲荷神社祭祀了汉织女吴织女的织姬大明神。日本谣曲《吴服》唱曰:“不思议の事を闻くものかな。それは昔の君が代に。唐国よりも渡されし。词「绫织二人の人なるが。今现在に现れ给ふは。何といひたる事やらん。”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公家着物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屋go ku fu ya),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和服穿着

编辑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袜子),然后按顺序整齐穿上,带子不能系得太紧。

1.穿好长襦袢后,披上和服,把内衬衣的袖子套进和服袖里。把和服的背缝调整到后背中心,然后用夹子把衬衣与和服的领子固定。

2.一只手提起领子下方约15cm处,另一只手握住和服后面的中心线,提起和服,并调整下摆的长度,以不接触到地面的长度为止。

3.打开和服把前领放到腰骨的位置,决定正面的幅宽。和服边缘与身体侧边对齐为宜。

4.决定幅宽后,慢慢把正面打开,接着把底面合身定宽,然后把右手所拿着的领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摆线程倾状

5.重复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领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错位。腰间出现后皱褶往上调整。

6.在腰间系上第一根细绳。带子从身体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叉后线回到前面打结。

7.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8.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9.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10.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11.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条叫”伊达”的小带子,因为小带子有伸缩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紧。

12.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这边拉平整。检查和服与长襦袢的中心线是否在同一位置。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下领上的夹子。 [5]

浴衣腰带系法(文库结)

如果是一个人打带结的话,可以在先胸前打结,然后右手拿着结子,左手拿住后背的下侧,从右方向把和服结转到背后。

1.把腰带宽上下对折,贴在腰上,取好打结眼的长度,结眼长以20公分为宜。

2.把打结眼的部分挂在肩上,剩下的部分严整地围腰两圈。

3.围腰两圈后剩下的带子对折后与挂在肩上的一端打结。

4.两脚稍分使身体稳定,然后用力勒紧带子。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文库结

5.拿起打结眼的部分叠成三折。

6.用一条绳子绕两肩一圈系好,用夹子把结眼部分固定在绳子上。

7.把结翅部分的皱折拉平整。

8.结翅的长度与两肩同宽,正面朝上卷好。

9.拿起结翅,在带子衬垫上放入带枕后卷好。

10.把结翅叠成漂亮的褶,贴在后背上。

11.把结翅打开整理漂亮。完成后再做一次检查调整好结翅的角度。

12.把整个结转到身后。 [5]

穿着注意事项

和服着装时需要注意的是和服的左襟和右襟的盖法是有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领子:左襟搭右襟讲究的,一般来说,穿时右襟领贴胸口,左襟领再盖在右襟领上,此穿法称为“右前”;反之则为“左前”。和服穿法,生人是“右前”即左搭右(襟领),由于日本人认为,死后的世界与生前相反,因此死者的穿法是“左前”即右搭左。“右前”穿法,有一说是受到中国古代服装影响,也有一说是日本人惯用右手,因此惯将刀在配在左腰间,若采用“左前”穿法,拔刀时受左襟领影响,动作会不顺畅。

很多人不知道这一说法,穿和服时右襟搭左襟,甚至很多明星的穿着都是右襟搭左襟,比如说伊能静、杨丞琳参加某节目时就都出现这个错误,这是不正确的。

着装禁忌

日本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午半晾晒。洗完晾干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浆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对象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于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由于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着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里面,或者以后为前,以里为面。

同样,由于”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着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都是这种习俗的表现。

色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纳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

《礼记》载,天子弹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

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浅谈日本服装文化--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图画。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则象征着魔力。

上一篇

刘备聪明,还是诸葛亮聪明?优秀的老板都是用比自己强的人

下一篇

同时间赛跑,从汉到蜀汉再到蜀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