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左相许圉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左相许圉师
收藏 0 0

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许自然,游猎的时候侵犯他人田地,田地的主人很生气,许自然用响箭射他。许圉师打了许自然一百棍子而没有上报朝廷。田地的主人去司宪衙门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不按罪处置。西台舍人袁公瑜派人改名换姓给皇上呈上封事告发这件事,皇上说:“许圉师是宰相,儿子欺压百姓,隐瞒不上报,这不是作威作福么!”许圉师道歉说:“我身处朝廷的机要部门,以正直之道事奉陛下,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遭到他人的攻讦。至于作威作福的,有的手握重兵,有的身居军事重镇;我身为一名文官,事奉圣明的君主,只知道闭门自守,怎么敢作威作福!”皇上生气说:“你是在怨恨手里没有军队吗!”许敬宗说:“身为臣子如果这样,诛杀都无法抵偿他的罪。”皇上下令立即将他领出去。又下诏免除他的官职。

解析:丞相打了自己儿子一百棍子,说明是为了平息对方的愤怒。如果对方是普通人,面对自己的田地被有权有势的官二代损坏,恐怕首先会选择忍气吞声,所以田地的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许圉不打自己儿子一百棍,对方将事情闹大,丞相就有可能陷入被动。向司宪衙门起诉,如果处理,那么丞相就会颜面尽失,会让别人认为一个是丞相连这样的小事都处理不了吗?二是板子打到自己身上,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在朝中作官?所以对方去起诉,丞相会从中作梗,将事情大事化小。事情到了皇上那里,对这样的事情应当是小事,不应该上纲上线的,而皇上给了这样的评价,说明皇上对许圉师平时也是不满意的。许圉师的话术错误点:一、“正值”这样的评价只能出自别人之口,而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二、要抓紧承认错误,请求皇上的原谅,而不是为自己辩解。三、通过打压手握重兵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脱是很不合适的。如果想让皇上有“只有手握重兵的人才会欺压百姓”这样的认识,只能通过具体的事件,而不是虚无的扣帽子。

我们经常说要顺势而为,意思就是看谁的力量强,谁的力量弱,事情已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我们再去补一刀,促成事情的发展,我们从中获利。文中田地的主人就是这样做的。读完这一段,我们感觉到许圉师虽然是丞相,但是他的势力、手段都是非常弱的,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也不高,田地的主人就是看到了许圉师“弱”这样的势,才操作了用他儿子把他拉下马的目的。假如许圉师势力如日中天,又在皇上面前很有威信,儿子破坏点田地又算的了什么呢?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要顺势,运作事情顺势而为才能提高胜算率。

上一篇

法国战役(二)--铁蹄下的法兰西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