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重现印度洋文明以及它逐渐衰亡的历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重现印度洋文明以及它逐渐衰亡的历史
收藏 0 0

一提到印度洋,人们总会联想到的景象是被棕榈树环绕的岛屿,以及五彩斑斓的鱼在珊瑚间快速地游来游去的。而在这背后的印度洋,是人类发展的中心,是数千年来许多种族融合、交战、贸易的巨大竞技场。

印度洋,在古代称为“厄立特里亚海”,最早见于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及其编绘的世界地图中。“厄里特里亚”希腊文原意为红色,全名意为红海。公元1世纪后期的罗马地理学家——彭波尼乌斯·梅拉可能是最早使用此名的人。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也使用了这个名字。

重现印度洋文明以及它逐渐衰亡的历史

近代,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则是在1515年左右,当时中欧地图学家舍纳尔编绘的地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此处的“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 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把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之为印度洋。1570年奥尔太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中,把“东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东方的”,简化为“印度洋”。这个名字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通用的称呼。

尽管欧洲的枪炮可以在东方创造出新的帝国,但是其庞大的人口使得西方人无法长久地压制东方。而在印度洋数千年的变迁中,非洲巨人构成了印度洋长长的西侧翼,除了扮演缄默的旁观者,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季风帝国》从一个细微而无阻碍的视角重现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作者理查德·霍尔通过非凡的叙述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表述了从 16 世纪起欧洲人的出现,如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人们的生活:繁盛的王国被征服,以往的宗教与种族关系陷入混乱;而且,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古代的贸易模式很快就灭绝了。但是 19 世纪中期之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的潜能经受充分的考验,历史的季风重新吹了起来。

重现印度洋文明以及它逐渐衰亡的历史

一、在中国人的眼中,印度洋更多承担的是一个中转的角色。而在西方国家看来,印度洋极其两侧的国家都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和资源。

明朝永乐三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当时明朝人所认识的西洋,也即今天称为印度洋的海域。

郑和的船队航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明代中国外交达到了鼎盛,达到了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外交关系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古代,印度洋上的贸易路线将亚、非、欧三大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郑和七下印度洋,联通了亚、非、欧,明代的中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全球”贸易雏形,为全球洋上贸易作了重要铺垫,

重现印度洋文明以及它逐渐衰亡的历史

永乐二十一年,出现了西洋古里、柯枝、加一勒、溜山、南浡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等16国派遣使节1200人到北京朝贡的盛况。在和平外交理念的基础上,“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大明以一个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形象出现,在促使印度洋地区国家权力整体上扬的同时,维护了海道清宁,人民安业;与各国公平交易、互利互惠,推动了区域国际贸易网络活跃发展,开创了印度洋区域各国跨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在欧洲,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年轻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游历了印度的两岸,他详细地记述了那些地区的繁荣贸易景象。尤其在他的传记中记录这些异域中的怪兽、奇异人类、古老传说以及富有,激发了欧洲很多君主和商人们的兴趣。他的第一个停靠站是锡兰,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盛产红宝石、蓝宝石、黄水晶和其他宝石。而当他航行到印度西岸的时候,他对胡椒、肉桂、姜和其他香料的巨大产量感到震惊,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像亚麻布那样精致的细麻布,以及用金线缝合、绣有鸟兽图案的皮革。

这些,让西欧人对远东和印度洋的财富有一种极大的饥渴。这种精神上的强大动力,与对于亚洲财富的强烈欲望,让他们穿越过茫茫大海,最终抵达了印度。

为了另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人沿西非海岸逐步南航,摸索了大半个世纪,终于在1487年绕过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西欧人把印度洋的贸易接驳上欧洲的市场,把它变成西方中心的世界系统的一个环节。他们在印度购买棉织品以交换非洲黑奴在中美和南美开采黄金。自此,一波波的入侵者不曾断绝。

二、季风带给印度洋地区的独特气质是自由与顺势而为。

印度洋地区有一个标志性的气候特征,也就是本书书名里的“季风”。“季风”一词来自于阿拉伯语中的“mawsim”,意为“季节”,自从水手敢于穿越外海,冒险远航,这些季节性的风就成为了在印度和它遥远的邻国之间往来航行的船只的助力。

所谓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一般到了什么季节就会刮什么风。在6个月的时间里,它朝着同一个方向吹拂,然后在一年中剩下的另一半时间里。对于古时的船长,他们可能不知道季风是如何产生的,对他们而言,季风只要准时达到,在该来的时候来,在该走的时候走,让他们能够扬帆远航就足够了。而对于印度的农民而言,他们也只要知道夏季季风将会给他们带来雨水就行。

重现印度洋文明以及它逐渐衰亡的历史

早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之前,旅行者就曾带回东方富饶骄奢的故事;图拉真皇帝在公元116年成功抵达波斯湾,看着水手们起航前往印度,他哀叹自己太过年迈以致无法亲眼见证印度的奇观;公元1世纪就有关于印度洋贸易非常详细的文献记录《红海环航记》,作者是一名埃及土著,使用的文字是希腊文,全书详细记载红海、东非、阿拉伯半岛南部、印度等地跨海贸易。由此看来,人们进入、记录、利用印度洋的历史肯定要更为久远。

长期以来,季风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吉利的自然现象之一。借助季风实现便捷通航,形成了发达的贸易网,带动了亚非欧三大洲的互动。

《季风帝国》是对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和在欧洲的殖民统治下其传统贸易逐渐衰亡的过程的全景式研究,它将该地区的多种文明和多个民族错综复杂的历史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内容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上一篇

侩子手连砍三十多刀才把谭嗣同杀掉,学者:慈禧在刀上动了手脚

下一篇

作为中国人你应该知道的基本历史常识(1)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