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收藏 0 0

发生在公元1081年的宋夏战争,以宋军的先胜后败为结局,失去了彻底击败西夏的战略目的,宋神宗因此受到朝堂士大夫的参奏,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也受到了极大质疑,为旧党攻击新党找到了新的说词,那么这场宋朝以举国之力发动的战争,为何遭到了失败,宋神宗又是如何收尾的呢?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宋神宗画像

西夏内乱

西夏自李元昊开始,皇位传承一直是个问题,虽然皇帝在李姓手中,但是大权却一直被外戚掌握,到了1076年,十六岁的小皇帝李秉常喜欢汉文化,想要归还原属宋朝的河南地,以向宋朝示好,但是此时西夏大权掌握在太后梁氏手中,梁氏虽然是汉人,但是她骨子里却是个西夏人,她取消了李秉常取藩礼行汉化的政策,一心想要和宋朝斗个高低。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由此,梁氏为了巩固大权,在1081年囚禁了自己的儿子李秉常,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宋神宗找到了出兵的理由。

宋神宗五路出兵

宋神宗以梁氏囚禁李秉常为借口,发动五路大军讨伐西夏,此次出兵几乎动用了宋朝西军的全部主力,熙河军李宪部八万,泾原军刘昌祚五万,环庆军高遵裕九万,绥德军种谔九万,麟州军王中正六万。

宋军以西夏重镇灵州城为目标,大军原定在灵州城下集结,然后占领灵州,以威胁西夏都城兴庆府,迫使西夏求和。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宋军五路大军进兵图

宋军失败原因

说来宋军失败的十分可惜,自出兵以来,宋军一路势如破竹,五路人马都取得胜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灵州城下,宋军出现了巨大失误,将之前取得的战果丢失了大半,惨遭失利。这里面的原因说一说。

1.宋军兵力分散,没有配合

宋军看似规模庞大,但是兵力却分散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尤其是像宋军这样五路出击,其配合性几乎为零。以种谔为例,虽然能征惯战,却也是个惹事的刺头。

种谔先于其他人马,第一个主动出击,两个月之后李宪的熙河军才出发,10月份,泾原军刘昌祚,环庆军高遵裕出兵,前后时间居然相差了几个月,有点不可思议。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种家历代镇守边疆,是北宋一朝名副其实的将门

再者,宋军各路主将基本我行我素,没有一个能督管其他几路。以东边的两路为例,种谔是老牌的西军将领,一家几代都守在边疆,但是他看不起麟州路主将王中正,因为王中正是宦官出身,而且此人打仗的本领极为低下,靠着宋神宗的宠爱才做到了主将的位置。

而且宋朝素来以防止武将专权为由,经常用文官或者宦官限制武将,因此神宗以王中正为主将,让种谔听命于王中正。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宋军对付西夏人的骑兵,多用大斧和大刀,铁骨朵

种谔本来就厌恶王中正,加上这一条限制后,更加不满。王中正军除了担任征伐之外,还有一个任务是提供粮草。自出兵以来,王中正行动缓慢,大军自太原出发,一路上畏畏缩缩,害怕受到伏兵攻击,竟然几个月的时间才与种谔汇合。

但是王中正的粮草并没有跟上来,种谔不管这些,主动脱离王中正,带领绥德军一路向西,自己走了。

说来王中正真是废物,大军自太原出发,就害怕的要命,太原距离西夏几千里,哪会有什么伏兵出现,再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中正的粮草大军到最后,竟然找不到自己的主将。这也成为后来的宋军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来说一说南路的两个主力,泾原军刘昌祚部是宋朝西军中最能打的部队。这支军队素来以强悍著称,让西夏人闻风丧胆。

刘昌祚出兵晚,但却是第一个到达灵州城下,刚巧,灵州城下有西夏的援军赶来,想要进城,这正是进攻的好时机,刘昌祚命令部队进攻,但是不多时,就收到撤军的命令,原来是高遵裕部害怕刘昌祚夺得头功,所以下令撤兵。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宋军多为步兵,弓弩是宋军的优势,刘昌祚靠着神臂弓多次战胜西夏人,图为床子弩,是远程杀伤武器

高遵裕乃是皇亲国戚,打仗也很厉害。神宗皇帝命他节制刘昌祚,因为神宗并不喜欢刘昌祚,一直想找人取而代之。

高遵裕知道神宗的用意,因此万不能让刘昌祚取得头功。而等到高遵裕到达灵州城下的时候,才发现,想要破城,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灵州城高三丈,以黄河为护城河,城墙用浸水的毛毯报国,滚木礌石俱全,人马颇多,防守森严。

2.粮草问题

宋军出征以来势如破竹,但是粮草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可以说,即使宋军来到灵州城下,也已经是强弩之末。高遵裕和刘昌祚攻打灵州城数日不破,这时候,宋军已经粮草不济了,而西夏梁氏又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让宋军一根草都得不到。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宋军用驴车运输

宋军的粮草部队一直没有赶上来,历史记载,宋军是使用驴车押运粮草,但是这些驴车出了大问题,很多驴子在半路上受到惊吓,四散奔逃,很多粮食无法运到前线。

以王中正的部队为例,王中正和种谔分开后,不敢深入西夏,于是在国境线上,四处寻找薄弱城池攻击,这样运粮队失去了路线,运粮官都不知道主将在哪,根本不知道往哪运输。

而种谔九万人的部队,由于没有王中正的粮草,虽然攻下了米脂,横山一带的城寨,但是终究不能继续前进,大军无奈退回,人马由九万缩减到3万人,可以说是惨胜而回。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种谔大致进兵路线

熙河军李宪部自出兵以来,战绩丰硕,尤其以夺得兰州为首功。但是李宪也因为粮草问题,没能到达灵州城。

按照宋神宗的构想,五路大军是一起在灵州城下集结。可实际的情况是,到达灵州的只有泾原军的刘昌祚和环庆军的高遵裕。

而显然这两支部队此时面临的处境,十分凶险。一方面,宋军已经开始断粮,而灵州城始终无法攻破,另一方面西夏援军再不断赶来。还有一点,西夏人准备掘开黄河,用大水冲击宋军。其实宋军已经知道西夏人要掘开黄河,也提前修建了一条长提。但是终究无法抵挡汹涌的河水。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西夏骑兵:铁鹞子

而天气也帮了西夏人的大忙,西北十月份的天气寒冷异常,宋军没有棉衣,冻的武器都拿不住,加上河水的浸泡,撤退速度十分缓慢,宋军大部以步兵为主,西夏人以骑兵追击,宋军自然损失惨重。

3.宋神宗用人不当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以来,国力强盛,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隐患,就是宋神宗对战争的理解并不深刻,这也导致他不会用人。

这场战役开始前,宋朝已经先后平定交趾叛乱,也收复了青唐地区几个州,宋朝的疆域开拓千里。但是,这些事情是在王安石和王韶的辅助下完成。而到了征伐西夏的时候,这两个人都不在,准确的说是王韶一开始不建议出兵,具体原因不详。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宋军熙和开边,设陇右都护府,拓地千里

但是我们可以稍加分析,可能是王韶认为出兵比较仓促,或者是王韶认为还不是灭掉西夏的最佳时机,其实,个人对于王韶的主张是比较认同的,因为王韶是西军中少有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的能力十分出众,熙和开边就是他的主要功劳。西夏人虽然有内斗,但是其军事实力并没有损失,而且梁氏掌握大权,西夏军队听其调用,想要一举消灭西夏有点困难。

王安石此时早就离开开封,宋神宗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王安石画像

说道对各路主将的任用,这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首先种谔是个战争狂人,其作风强悍诡诈,在西军中向来不按章法,这样的将领和王中正搭档肯定要出问题,王中正是个宦官,根本不会打仗,又是从太原出兵,他这一路算是路途比较远,显然以他的能力,并不能带领宋军取胜,而且事实如此,到了后期,王中正还出现了杀边民便冒充军功的事情。

还有一点是,宋神宗既然对刘昌祚有意见,还让他领兵,又让高遵裕对他进行节制,这样肯定是会出问题的。这导致在灵州城下的战争中,高遵裕数次与刘昌祚不合,军队不能团结,自然打仗要有问题。

宋神宗的收尾

宋军兵败灵州城,距离成功可谓一步之遥,终究是输掉了战争。宋神宗的宏图大业受到了挫折,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

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人能够制衡宋神宗的抉择,我们知道,宋神宗时期党争激烈,自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朝堂之上新旧两党的党魁都已经离开开封,宋神宗真正做到了独揽大权。

太可惜!宋神宗倾举国之力,几乎灭掉西夏,却在灵州城前功尽弃

永乐城城池坚固,但是缺水,宋军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水源而失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宋神宗在讨伐西夏失败的第二年,于1082年,听从徐禧的建议,修筑永乐城,当然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永乐城城破人亡,宋军再次遭遇失败。

宋神宗以富国强民为初衷,但是对西夏两次用兵遭遇失败,可谓惜哉,本有可能成为一代雄主,却终究不能成功,只能令人遗憾。

上一篇

《我的应许之地》(二)建国后的以色列为什么没有摆脱殖民性?

下一篇

严于律己的诸葛亮,竟也会徇私枉法?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