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收藏 0 0

还记得以前读《史记》《汉书》,翻看第一页,看到的就是陈涉世家这篇文章。小时候学历史也隐隐约约听说过陈胜这个人物,中间太详细的内容课本上没有,隐约记得总之就是最后失败了。历史课本反复强调这是第一次农民起义,老师也反复强调要划线。等到真正走近陈胜以后,我才发现在历史课本之外,还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起义军领袖。司马迁和班固其实对陈胜没什么好印象,《史记》或者是《汉书》很难找到几句说陈胜好话的。在他们看来,出身贫苦的陈胜不过是个非知、非贤,又不富有,只是个”才能不及中人”的”民隶”之徒,他所以能在秦末的人民大起义中”首事发难”,乃属偶然。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我眼里的陈胜—一个思想先行者

尽管陈胜是个贫苦的、缺少文化素养的种田人,尽管他身上存在着他的阶级给予他的,以及后来从统治阶级那里沾染来的缺点,但他却是一个才识卓越的人民领袖。他是一个彗星式的人民英雄。他在”首事发难”以后不久就被叛徒刺杀了,但是他的崛起却绝非偶然。他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先行者。他年少时即因家境贫寒,佣耕于人。但是他不甘于受压迫、被剥削,经常在耕地的时候若有所思。

在古代,特别是封建生产关系刚刚确立的秦代,陈胜这样的人是个思想解放先行者的姿态。他向他的阶级兄弟说:”苟富贵,毋相忘“。别人说,”若为庸耕,何富贵也?“他叹了一口气,说:“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有人从这个话分析出农民造反者的目的,一开头就是想向上爬,当剥削者。这样的深文周纳未必符合实际。“苟富贵,毋相忘”,反映了农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互助精神,含有可以用革命手段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思想,却未必有“同当地主,同剥削他人”的含义。鸿鹄和燕雀的比喻,说明了陈胜年少时的理想,他要冲破剥削的藩篱,做举千里的鸿鹄,不愿老死牖户之下,永做剥削者的牛马。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后来的革命行动,是他佣耕年代思想发展脉络的最好说明。他在大泽乡起义时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表明了他具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意识,而且表明他已经有了非常可贵的人类平代,由于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的倡导,反动的血统论甚器尘上,什么上智下愚不移,什么君子小人之辨,以及种种费殿有命的天命说教,把人们的头脑束缚得紧紧的。陈胜能够突破各种统治阶级的说教,勇敢提出王侯将相并非山血统决定的思想,这是何等卓越!

有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同项羽看见秦始皇时说的“彼可取而代也!"以及刘邦看见秦始皇时说的“大丈夫当如此也!”完全是一个意思,他们都是”取代主义”者。

但我认为这么理解不对,陈胜的话和项、刘的话是不相同的。项、刘看见秦始皇威风十足的排场很羡慕,从而自己也想像秦始皇那样地当皇帝,这可以称之为”取代主义”者。陈胜不是这样,至少他在反秦起义时不是这样,他的反秦起义是反压迫、求生存,是为了打倒秦王朝那些残暴的王侯将相,由农民自己来做好的王侯将相,而不是羡慕秦王朝那些坏透了的王侯将相,或者当秦始皇那样压迫农民的皇帝。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风雨大泽乡

滂沱的大雨把九百多个疲劳不堪的成卒聚合在一起了,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这批动满不安的人群发动起来,集合他们的力量形成一个拳头,来向庞然大物的秦帝国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呢?这个任务即使对具备现代组织工作经验的革命者来说,也是困难的。可是两千多年以前的陈胜同他的亲密战友吴广却很好地完成了。由此可见,陈胜的组织才干也是卓越的

周密的谋划,友爱的团结,突发的事变,悲愤的动员;夺剑杀尉,设坛而盟,树立旗帜,组织队伍,攻城略地,行军作战,一环扣一环,一幕接一幕切都安排得那样井然有序。中国千百万劳动者之中,蕴藏了多少这样有能力、有智慧的领导者?我认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这样的领导者也是屈指可数的。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敏锐的陈胜

陈胜对政治形势的分析是敏锐的,对敌斗争的态度是坚决的,在军事上也有相当的战略眼光。知道天下人痛恨秦国,也知道应该以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头起兵。一个身居茅屋的农民能对天下大势了解得这般清楚,这是不寻常的。从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当时已经从秦二世的杀兄篡位中看到了这个政权的危机,从人民的生死呼号中看到了革命时机的成熟。他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后来那些在人民大起义中风云一时的人物,项梁、项羽、熊心、刘邦、萧何、张良、韩信、张耳陈余、彭越、英布…这些人都是反秦的英雄,可是在陈胜发难以前,他们之中有谁曾像陈胜那样敏锐地觉察到时局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触即发”,”倡而天下应”的转折点了呢?

我眼中的不一样的陈胜

大泽乡的起义果然成功,革命的发展不仅证实而且超过了陈胜的预计农民起义大军像滚雪球般地迅速发展起来。很短的时间里,就由九百人扩大到几万人,并且有了战车和骑兵,陆续攻占秦国一大片领土,发展成了一支巨大的起义军,陈胜能够走到今天,绝对不是司马迁笔下那个才能连普通人都达不到的庸才,正是书写史书的封建阶级官员对立农民阶级,陈胜才会被如此的丑化。在我眼中,永远有一个和历史课本上不一样的陈胜!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下一篇

他虽然心胸狭窄,但是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助强秦统一天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