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收藏 0 0

在男女谈恋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劝女孩子说,作为女孩子要矜持一点,不能轻易地被追到,这样的话才会被男孩子所珍惜。如果轻易动心,反而会被轻视。而在看史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条经验并不仅仅可以应用在男女之间,其实在做官上也是这样一个道理。要做官,千万不能表达出内心的渴望,这样才能够占据主动,最好是在其他人的配合下,自己闯出一个好名声,让朝廷主动征召,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姿态。特别是在魏晋时期,这一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在隋唐之前,科举制还没有开始实行,选官除了靠家世之外,还要依靠本人的好名声,同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清高,即使是被征召,也要再三推辞。而在魏晋时期,时局混乱,名士们有一个举动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又可以显著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就是深山隐居。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这里的隐居,并不是像我们想像中的一样,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从此再也没有消息传出来。在隐居的同时,这些名士又会与他们的亲戚朋友们保持联络,与同样身为名士的好友不断交流自己所写出的文章诗文,让自己的名声不断传到朝野之中,这样的话既不用做实事,又可以不断传出美名。当然,在这期间会不断有人来请你出去,为他们做事。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被眼前的官职所迷惑,需要多次拒绝,直到觉得送到面前的官职让自己满意,才可以矜持的表示自己很高兴受到对方的看重,愿意出山为对方尽力。在这方面,他们的前辈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虽然隐居于隆中,却不过是在观察局势而已。在不断积累学识认知的同时,也在不断和志趣相投之人进行交流。而到了恰当的时刻,自然会有人为他做引荐人。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到了晋朝,有一位大名士也是如此,这个人就是谢安。他出身的谢氏家族非常显赫,而谢安从小就聪慧异常,被人赞许。当他成年之后,被朝廷屡次征召,却都没有去就职。当时他的弟弟已经入朝为官,时人却都认为他的才华不如谢安。甚至有人说,如果谢安不出山,那么天下苍生应该怎么办,他就是被推崇到这种地步。谢安有家族供养,闲暇之时就以教导族中子弟为乐,过得十分舒服。可惜很快,他的哥哥谢万因为兵败被废除官职,谢氏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危险。形势已经不允许谢安再继续在山中悠游的生活,于是谢安只好无奈出山,开始入朝为官,而他的表现,也并没有让世人失望。在司马昱死后,他挫败了桓温篡位的阴谋,更在后面的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了前秦部队,为东晋带来了几十年的安宁。谢安的故事,是名士养望的一个经典的例子。当时的名士都讲求养望,其中的意思就是退隐闲居,以此来积蓄自己的声望。而等到时机到来,拥有偌大名声的他们就会入世为官,一展才华。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但是这种名士是不是都和谢安一样,能够在出山之后做出一番事业呢?很遗憾,不是。也有那种只不过是会几句玄学,却因为不干实事,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而被视为难得的人才的,殷浩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因为在山中隐居十年,又擅长清谈而名声非常之大。随着他隐居时间的增长,甚至有人可以认为他可以与诸葛亮相比。等到他出山之后,却在率军北伐的战斗中不断战败,最终落得被贬为庶人的下场,好不容易求得的名声也毁于一旦。其实这也是必然的,魏晋时有两个名词,”清官”和”浊官”,但是与现在的意思不同,清官并不是指清廉之官,浊官也不是指贪污索贿之官。所谓”清官”,更多的是指那些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比较清贵的官职,比如国子祭酒,而”浊官”则是那些需要处理具体事务的官职,武职也在其中。而以当时的风气,人们都愿意去担任”清官”,而鄙视”浊官”。当时的官职有品级,如果一个人原来担任品级比较低的”清官”,而后又被任命为品级比较高的”浊官”,那他绝对不会感到高兴,反而会为此不快。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人们评判人也不再看他表现出来的处理事务的能力,而是依靠所谓的”名士风范”,真正维持这个国家运行之人,反而受到了轻视。也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像殷浩这样的人才会根本没有经过基层历练,就能够登上高位,掌握大权。但是除了极少数的天才之外,有多少人能够在根本没有政治经验的情况之下,可以治理好国家呢?毕竟国家之事不像那些清谈一样,可以由一张嘴来颠倒黑白。纵然那些玄学家们把道理研究到通透,可以将所有人都驳倒,等到上了战场,不会打还是不会打;满腹的诗书,也难以防止他们丢下辎重,败得十分凄惨。晋朝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风气。

住深山之中,名气却越来越大,东晋名士如何通过隐居来自抬身价?

不仅仅是在晋朝,在几百年后的唐朝,也有这样的事例。一名叫卢藏用的书生,没有考上进士,就和他的哥哥一起隐居在了终南山之中。但是隐居并不是他的目的,从他之后的遭遇来看,他的这种隐居,必然不是一个人悄悄地打点行装,搬到山中,而是广泛地宣传给他的亲戚朋友们知道,并且经常与他交友圈子中的人进行诗歌交流。随着他这种隐居行为的进行,他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被朝廷发现,果然因为这份名气做了高官。后来他的一位朋友也想隐居,这位新任的官员就向他的这位好友热情推荐了自己原来的隐居之地,但是这位好友看得非常明白,回答说这座山确实是通往官场的捷径。历史上真的没有新鲜的事情,已经实行几百年的套路,居然还能够再次有效,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毕竟没有干事的人,也就不会做错事。

上一篇

面对刺客,楚王与秦王的结局却不尽相同

下一篇

为人之道:少私寡欲——崇尚节俭的汉文帝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