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朱安,一无是处即情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朱安,一无是处即情深
收藏 0 0

朱安,这个女子身上并无出众的才华或者美貌,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家世。而她被世人记住的原因是因为她的丈夫,鲁迅先生。

因为鲁迅先生,她得以被世人熟知,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关于她的寥寥几笔。

也是因为鲁迅先生,她没有得到过爱情的滋润,她不知道两情相悦是一种什么感觉。虽然她是他名义上的妻子,可苦守空房的艰辛外人又能够理解几分呢。

她是朱安,一个一生都没有得到过感情的女人,对当时的她而言这就是一个奢侈品。即便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的奢侈品。

朱安,一无是处即情深

01

1978年,绍兴城里一户朱姓生下一个女孩。她们取名为安。意在这个孩子的一生都能安和平静的过完一生。父母的意愿是美好的,朱安果真安安静静的守着自己过完了自己并不平静的一生。

朱安的生长环境和旧时其他女孩子的生长轨迹是一样的。没有读过书,缝缝补补的女工和做饭倒是很熟练。这个时期的女孩子都很懂事,不多言多言。常常躲在父母身后沉默

当时裹脚的习俗还没有被废除,在一个平静的午后,朱安被母亲带到一个房间里。完成了她身为女子比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缠足。脚上的痛楚让朱安忍不住喊了出来,她的母亲训戒她,所有好人家的女孩都会缠足。朱安放弃了挣扎。

1899年,经过亲戚的介绍,朱安相亲的对象是周家的长孙。鲁迅的祖父做过大官,无奈家道中落但鲁迅还在上学。虽然周家已经败落。但昔日的名声还是在的,朱安这个时候也已经是二十一岁的老姑娘了。碰到这样的人家也算是理想型。

朱安,一无是处即情深

02

1901年本来能够成婚的两人却因为鲁迅拿到国外留学的奖学金而停滞下来。

朱家人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鲁迅留学回来身份地位又不一样了,身为妻子的朱安脸上也有光,忧的是鲁迅一去几年朱安越耽搁年纪就越来越大,被人说闲话避免不了。

不论朱家人的心理纠结,鲁迅还是选择了出国留学。

在国外的日子里,他的眼界和思维得到了极大地开阔,这个时候他写信回家要求自己的未婚妻能够进入学堂读书,把缠着的脚放足。

虽然这两个要求看起来简单好做,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思想下,这对朱家人来说无疑是平地一声雷。思想传统的他们并没有按照鲁迅的意思去做。也为日后朱安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1906年,有人说鲁迅在国外娶妻生子,把他的母亲吓得不轻,一连写了几封长信告诉儿子自己快不行了。等到鲁迅快马加鞭的赶回家中,见到的确是已经挂上大红绸布的房子,以及打扫干净的庭院。

成亲那天,鲁迅的母亲怕儿子一时冲动乱来,特地找了本家人看住他,令人奇怪的是鲁迅配合得很到位,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唯一的变故是新娘子下轿时穿的鞋太大,鞋子掉了出后露出来一双被缠足的小脚。

朱安,一无是处即情深

03

鲁迅婚后第三天就去了日本,朱安留在家里侍奉婆婆照顾弟妹。虽然鲁迅在婚后的两天没有跟她说话,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事已至此,她只有打起精神侍奉好婆婆照顾好小叔子,期盼有一天鲁迅先生能够回心转意看到她的好处。

她这一等就是十三年。鲁迅先生回来后在北京西直门处买了自一座院子,带着朱安和母亲弟弟都搬进去,虽然两个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但两个人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了更好的不打交道,两个人的换洗衣物都是分开放。

曾经想过要休掉朱安,那个年代被休掉的女人下场往往很悲惨。鲁迅先生打消了这个念头。

许广平的出现让朱安彻底死心,如果没有其他人她或许能够有等到大先生的一天,而许广平的出现则是将她的梦彻底粉碎。

鲁迅先生和周老太太去世后,朱安已经没有了收入来源,她拒绝了小叔子和社会人士的帮助,日子过得清贫,她每日的伙食不过是窝窝头还有腌咸菜,困难时期她连这几样都吃不上。

她待许广平生的儿子视如己出,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许广平她们母子俩。

1947年,朱安去世。她的墓地在西直门在的保福寺出,没有竖立墓碑,她活了69个春秋,但嫁人后,她没有一天快活过。

下一篇

看,80后的童年记忆就在这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