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收藏 0 0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常有人说,杜甫不曾年轻,李白不曾老去。面对此言论,杜甫表示很不服气,毕竟谁还不曾年轻过。

今天,我就要为杜甫正名,来给大家讲讲“年轻”的杜甫。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京兆杜氏不仅出过同时进入文武庙的杜预,更有唐朝名臣杜如晦。据统计,光唐朝宰相中,京兆杜氏就出了十位。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还是当时的文坛大家。所以杜甫的青年生活很优越。如此家庭背景,加上杜甫自小又聪明好学,所以想不骄傲都难。杜甫在《壮游》一诗中写道: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七岁就能作诗的杜甫,开口便是歌咏凤凰,要知道,初唐骆宾王因七岁咏鹅,被冠以神童之名。而杜甫七岁便咏凤凰,分明是在向世人炫耀,自己比骆宾王更胜一筹。

十四五岁的时候,杜甫在河南文坛已是小有名气,就连当时的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的词赋后,都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

所以“七岁思即壮”的杜甫对于同龄人可谓是不屑一顾,因为杜甫觉得他们太过幼稚。杜甫所结交的都是比他大许多的人。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而且杜甫也是生性豪爽,且嗜酒如命,杜甫喝醉的时候,“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其傲世轻物之雄心丝毫不在李白之下。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这与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整天只会忧国忧民,不是无奈官吏的横征暴敛,就是同情离散的新婚夫妇,即便是狂风卷走了自家茅草屋上的茅草,也不忘忧心其他跟自己命运相似的寒门子弟的老头形象比起来,可以说很年轻。

而且杜甫少年时也很顽皮,他在《百忧集行》中写道: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谁年轻的时候还不上个树,摘个梨啥的,但谁又能一日上树千回。

二十岁的时候,杜甫开启了自己的游历之旅。在唐朝,四处游历是文人们出名做官的常见方法。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几经辗转,公元744年,三十二岁的杜甫和四十三岁的李白在洛阳相遇了。

这一相遇,作为迷弟的杜甫,一点都不像三十二岁的成年人,不仅和李白诗词唱和,还跟着李白大江南北的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开启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生活。

先说诗词唱和,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后杜甫故地重游,想起李白,紧接着在其《遣怀》中写道,“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都是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就是不知道要杀谁。

此时的两人都已步入中年,但完全没有中年人该有的样子。他们依旧浪漫,身佩长剑,全然一副侠客打扮,四处闯荡江湖。正如李白笔下的“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也不知道是李白能吹牛,还是真的人格魅力大,总之杜甫就像小弟一样,跟着李白从洛阳出发,一路到河北,山东等地,不为别的,就为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这怎么听也不像成年人干的事。

到河北的时候,两人还遇到了另一位小弟高适。比杜甫大好几岁的高适一见两人,也是瞬间回到了孩童年纪,高呼跳跃。于是三人同行,从夏天一直到深秋时节。

谁言杜甫不曾年轻过

深秋的北方天气转冷,三人蓬头垢面,既未见到仙人,也未炼成仙丹。借着瑟瑟秋风,杜甫终于冷静下来了,于是做了个决定,不干了。

于是杜甫想两人辞行,临行前杜甫写下《赠李白》一诗,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如此浪漫不成熟的杜甫,谁还敢言其不曾年轻过。

上一篇

称霸太平洋和整个印度洋的中国军队,本可开疆拓土,却选择退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