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收藏 0 0

易京之战是三国时代雄踞北方的袁绍和公孙瓒两大超强势力决定胜负的一战。此战,袁绍击败公孙瓒,进而成为跨越幽、冀两大州的国内最大的割据势力。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袁绍

公孙瓒在此前的界桥之战吃败仗之后,在对袁绍的战争中几乎是全面处于下风。因此公孙瓒打算在易地堆积山丘,在其上面建楼,长期驻守,再找机会打反击。

袁绍率军拔掉易京周边归属公孙瓒的各郡县,进军围困易京。公孙瓒向与袁绍向来不和的黑山军张燕求援。张燕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自然全力以赴,率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救援。公孙瓒派人送密信告张燕,让张燕在低洼处埋伏,以点火为号,张燕和公孙瓒同时出兵夹击袁绍。结果此信被袁绍所获,袁绍将计就计,如期点火,公孙瓒不知是假,果断出兵,结果吃了败战。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军队营寨

后来,袁绍派人在易京外围挖地道,挖通到易京城楼下,用火烧城楼的木桩,城楼倒塌,易京就这么被攻破了,公孙瓒自焚而死。

从军事角度上讲,易京之战袁绍打得漂亮。易京位置险要,是冀州通过幽州的必经之路,所以公孙瓒选择在此处筑城,并挖壕沟修筑防御工事,储存足够的粮草,做好长期固守的打算,公孙瓒此举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军营与士兵

如果公孙瓒打定主意固守,袁绍想强攻易京并不容易。可惜张燕的救援让公孙瓒起了主动出击的想法,才会导致被袁绍所击败。

易京是临时修筑的,而三国时代的建筑材料多为木头,易京当地的土壤较为松弛,这就为袁绍挖空易京提供了便利。史料并没有记载是谁为袁绍献此计,但这绝对是妙计。

公孙瓒出击失败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失败之后公孙瓒再没有勇气主动出击了,当袁绍在易京外围挖地道时,公孙瓒明明知道,却不敢出城加上破坏,让袁绍可以从容地挖空易京。袁绍设计击败公孙瓒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这不仅仅只是打败公孙瓒的军队那么简单,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公孙瓒的锐气,让公孙瓒变成了缩头乌龟,再无勇气出战。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三国战场上的军队

不过,公孙瓒战败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出战不利和袁绍得当的谋略,而是公孙瓒自毁长城的做法,使得军心涣散。

早在易京之战之前,袁绍已率军攻略公孙瓒的地盘。各地的将领向公孙瓒救援,公孙瓒不肯救援,说:“如果救一个,其他人就会依赖救援而不肯死战。”公孙瓒对此置之不理。

《资治通鉴》: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营寨门口

公孙瓒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妥的:

1.各地的守将都是公孙瓒的下属,不肯救援实际上是等于放弃了这些下属,这些被放弃的下属更不会死战,而是为了保命选择逃跑或投降。

2.公孙瓒这种放弃下属的做法会让身边的将领胆寒,导致军心涣散。公孙瓒得力手下关靖就曾向公孙瓒表示了这种担忧。

当袁绍大军兵临易京时,由此可以想像,当时公孙瓒手下的将领和士兵是如何怀着畏惧之心。

《资治通鉴》:绍渐相攻逼,瓒众日窘。

易京之战,公孙瓒做错一件事,手下将领心凉了,难怪会败给袁绍

袁绍

公孙瓒明知各地守将无力阻止袁绍大军,自己去救援风险较大,不仅要耗费力气,兵力分散救援也容易被袁绍各个击破,但公孙瓒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直接放弃自己的下属。对于公孙瓒来讲,既然这些地盘无法守住,那干脆不要了,可以组织兵马撤退到易京固守,一方面可增加易京的兵力,另一方面可以稳定人心。

但公孙瓒却直接放弃这些地盘和这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将领,手下将领心凉了,还会为了公孙瓒而在沙场上奋战吗?也难怪公孙瓒会败给袁绍。

上一篇

揭秘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啥不死守南京?

下一篇

庞统才能惊世,思想前卫,令诸葛亮望尘莫及,心胸却和周瑜一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