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收藏 0 0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我们知道,清代的皇室拥有大量粮庄、银庄、瓜菜果园,数量有多少呢?乾隆《大清会典》中记录了准确的数字,庄赋地共有13272顷,赋粮93440石。这些都是皇室的私产,其规模之大让人咋舌。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本是民间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在被视为圣君的康熙帝手中增设的。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康熙帝增设庄园,增加数倍粮庄,每年内库收进粮食十六七万石,以及巨量的人参、珍珠、瓜、菜、果、油、猪、鸭、鸡、牛、羊、鹿、狐、貂等,满足了帝、后、妃嫔、皇子、皇孙们需要。但是对于作为幅员辽阔、臣民亿万的大清国皇帝而言,他这样做,还带来了三大祸害。

其一,夺占民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增加,现有耕地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关内畿辅、山东、山西、河南等省,无地、失地的农民更加困窘,迫切需要开垦荒地、佃耕田地。数以万计的穷民,纷纷出关,涌向东北和口外,垦地度日。康熙就曾在巡幸口外时亲眼看到几十万人在口外种地维生。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畿辅新建的几百个粮庄,占地百万亩。古北口、喜峰口外的粮庄有地几十万亩,还有盛京新建的五六十个粮庄。这三四百万亩土地,如果不是皇庄夺占,按一丁30亩计,可解决几十万丁的耕地需求,可养活几百万人。这上百万亩土地被康熙帝增设的皇庄夺走了,君民争地,小民遭殃。

其二,农奴制恶性扩展。

辽东和关内广大地区一样,主要是汉民居住,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租佃制,中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不是“雇工人”身份的雇工雇农,在法律上都是民人,是平民,是凡人,不是奴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束缚在某人的庄田里从事奴仆性质的劳作。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而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执政时期关外的拖克索,却是采取农奴制的剥削方式和经营方式,庄丁是包衣,是家主的奴仆,世代充当,纳粮当差,遭受家主野蛮奴役,像牛马一样,被鞭打、赠送和出卖。这样落后的野蛮剥削方式,遭到沦为包衣庄丁的昔日平民身份的广大汉人拼死反抗,大批逃亡,破坏了辽东地区的经济。

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强制将辽东这种落后的野蛮的农奴制移植入关内,编立大量农奴制的皇庄、王庄、八旗官员拖克索,顽固实行维护这种落后方式的“逃人法”,严惩逃亡的包衣和容留包衣的窝主。顺治帝还专门设立专门捕捉逃人的督捕衙门。

康熙亲政后,解释厉行逃人法的原因说:满洲籍家仆滋生,故如此行事。其实,太祖、太宗、世祖以及康熙帝本人,就是当时最大的农奴主,占有最多的包衣,拥有最多的农奴制庄园。康熙之所以这样大规模增设皇庄,不过是效法其祖先的作为而已。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可是,这样恶性扩大农奴制野蛮剥削的方式,加深了包衣的灾难,破坏了当地长期实行的土地经营方式和封建租佃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显然,这种落后的制度是无法维持的,就在康熙年间,它已经是奄奄一息,迅速衰落了。康熙帝逆势而行,违天意、失民心,坏经济,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其三,庄头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庄头本来也是包衣身份,入关初期,大多数庄头系由庄丁佥充,也几乎是一无所有,牛、种、房、器都依赖皇室供给,缺交皇粮,“少一石者,责二鞭,鞭止一百”,庄头子弟不许应考。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庄头,凭借“皇庄头”身份,拉大旗作虎皮,交结官府,依势横行,敲诈盘剥,盗典庄地,亏欠皇粮,兼并民田,开设当铺矿场,欺行霸市,奴役庄丁和佃农,搜刮了大量银米。尤其是畿辅,一些庄头更是无法无天,连皇上都几次下谕查办。

康熙实行的这个政策,让数百万小民流离失所,是他执政的一大失误

可见,康熙帝增设大量皇庄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虽不能说是民怨沸腾,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阻碍了经济发展,开历史倒车,让消亡了几百年的农奴制死灰复燃。仅此一点,圣君康熙就留下了污点,可谓“不圣”。

上一篇

三国中吓退关羽的猛将,战死沙场后,尸体被乌鸦拼命保护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