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收藏 0 0

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书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史记》中对纣王的昏庸无道是这样描述的:

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纣王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暴君之首,提到暴君,就会想起他。可真实的纣王真的如同部分史书上描述的那样吗?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纣王名辛,纣是后人给他封的谥号。不同的谥号有不同的涵义,像

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

纣的意思为凶恶不义,从这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

帝辛其实是个失败了的改革者

在商朝末期,贵族掌握着巨大的权力。爵位世袭,帝辛对此十分不满,因为无论贵族的后代是否贤良,都会有爵位。帝辛收回了贵族的权利,贵族的权利因帝辛受到威胁,帝辛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敌人,这也为商朝被推翻埋下了伏笔。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除了打压贵族势力以外,宗教势力也受到了打压。在打压这些阻碍皇权的势力以外,帝辛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民生经济,像减税免息。同时大力培养武装力量,扩充军队。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纣王的暴政之事,随时间递增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周胜利了,就要美化自己的形象,这是统治者通用的手法,据调查发现,纣王的暴政,像滥用刑法这种事件,越往后越多,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做的,而他曾做过的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事也被人们选择性忽视。

历史上很多名人曾为纣王帝辛喊冤

古有孔子与弟子子贡曾聊到过:“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当代也有毛主席评价:商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没有后人评价那样昏庸,那只是周朝人硬加上的罢了。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而且史书说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是杜撰,据史料记载,炮烙之刑最早源于夏,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发明的。

而杀比干一事就被改编得更离奇,哪里是因为什么七窍玲珑心,而是比干扰乱军心。纣王当时准备御驾亲征,而比干担心纣王安危,特意跑到帐前阻止,说了一些泄气的话,比干不得不死,就像杨修一样,做事不动脑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于鹿台的描述,也从一开始的大三里,高千尺,变成了高千丈。这样的夸大无非是想体现纣王建造鹿台对百姓横征暴敛。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纣王真的对妲己言听计从吗

要说纣王最大的不对,就是着了狐狸精妲己的魔,然后做了不少坏事。

但是历史上的苏妲己实际上是一个部落有苏氏首领的女儿,因为打仗输了,就将女儿献给纣王换取和平。而当时的纣王年岁已大,对待妲己虽说是宠爱,但绝没有书上说的那样言听计从,否则,妲己所在的部落也不至于始终是个小部落,没有任何崛起的趋势。

我不敢说纣王帝辛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因为纣王晚年确实荒废朝政。但就连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晚年不也不理朝政吗?

周武王的乘虚而入

既然纣王算得上是个好皇帝,那么商朝又怎会灭亡呢?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当时帝辛平定东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必定会给百姓带来一定的灾难,引起民怨,再加上战后兵力空虚,周武王乘虚而入,高举为民除害的旗帜,以及部分贵族之前的不满,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纣王帝辛实在算不上昏庸无道,甚至可以算一位明君,只是史书由胜利者书写,而他恰好是失败者罢了,就像历史上的秦始皇,隋炀帝都是被后人黑化了的暴君。

纣王:史书上的昏君,历史上的明君
上一篇

人类历史究竟该从哪说起呢?元谋人真的是最早的猿人类吗?

下一篇

伏羲女娲图中,两人的手中各拿曲尺和圆规,这有什么寓意?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