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收藏 0 0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与古代相比,现代的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近一点的可以坐汽车,稍微远一些的有火车和高铁,哪怕是几千上万公里的国外,只要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就能到达。若是古代人穿越到现代,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如此快的速度,难道是传说中的飞行神器吗?搞不好还会怀疑自己在做梦。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一些历史剧当中,时常会听到“八百里加急”这五个字,许多人都不太清楚,究竟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呢?古人真的能做到吗?众所周知,古时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速度最快的就是马,想要实现八百里加急,只能骑马才能达到,步行肯定是不行的,这里就要介绍一下马奔跑时的速度。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马跑起来时速约为20公里,如果是优良的汗血宝马,最快能达到50多公里,但这也已经是极限了,再快的话几乎不可能。马和现在的汽车、火车不同,随着体力的下降,速度也会降低,一直跑会累吐血,甚至力竭而亡,必须要有休息的时间。但是,当遇到紧急重大的事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达,从而就有了驿站。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驿站,里面养了不少马匹,专门负责传递官府的公文,出差的官员通常也会住在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平时也没有多少事情,一旦遇到战事,驿卒就会忙的不可开交,随时准备接待和替换手持公文的士兵,与现在的接力赛差不多,分工比较明确。

每个朝代的度量单位并不完全相同,秦汉时期的一里约为416米,隋唐大概是530米,明清的就更长一些,将近580米,为了方便分析,暂且认定一里与现代一样,为500米。之前说了马的奔跑速度,考虑到体能的消耗,平均速度定位20公里/小时,也就是40里。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当边关有紧急情报需要传送到皇帝手中时,肯定不会每个驿站都停下来,就需要一路狂奔,马累死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想实现日行八百里的话,晚上都不能停下来,即使把全程把速度都提到60里,也要跑十几个小时,如果碰到阴天大雨的话,速度会降低不少。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唐朝最鼎盛的时候,各地共设置了1600多个驿站,为驿站服务的驿卒超过两万人,不管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一旦有情报需要传递,驿卒都必须上马就走。假如是把公文弄丢或者没有按时送到,视其重要性做出惩罚,轻则打一百大板,重则会人头落地,这并不是开玩笑,历朝历代都有明确的规定。

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可以想象,当时的驿卒的工作不仅艰辛,还有很大的危险性,但俸禄并不是太高。对于普通的公文来说,并不会太赶时间,一天跑200里左右就行了,还是能够轻松完成的,假如遇到“八百里加急”的情况,那就得玩命飞奔,不仅要考验马的体力,对于骑马的士兵来说,也是相当的不容易,但基本还是会按时把公文送到,得知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

参考资料:《历代度量衡》

上一篇

刘邦有8位夫人,为何吕雉单单只痛恨戚夫人,对她施那样的酷刑

下一篇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父亲心腹李卫的?看到让人感到心寒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