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曾经的文艺青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曾经的文艺青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收藏 0 0
曾经的文艺青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传奇小说《虬髯客传》讲述的是风尘三侠的故事。隋朝末年,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本欲与群雄逐鹿,在中原战场上一决雌雄,以夺取天下。可是命里无时候莫强求,虬髯客有一天遇到了青年李世民。在与李世民弈棋一局之后,虬髯客自知不是李世民的对手,自动放弃了与李唐势力争竞的想法,到海外发展去了。

世事如棋局,李世民以一局棋定鼎天下,果然是大国手。其实那时的李世民除了武力值爆棚之外,还是一个文艺青年。直到登基为帝之后,李世民依旧保持着文艺青年的气质。有一回他在御花园里把玩一只很漂亮的小鸟,这时以忠言逆耳著称的魏征到宫内晋见。李世民遇到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意识到自己可能玩物丧志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把小鸟笼在袖中。

曾经的文艺青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其实魏征早就看到了皇帝的小动作,但他故意装作不知道。有事没事的东拉西扯很长时间,李世民也只能耐着性子听着。等魏征退下之后,李世民连忙把小鸟从袖中取出。由于捂的时间太长,小鸟很悲催地死去多时了。这个故事也说明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冷血的政治机器,而是有自己情感思想的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李世民还爱好诗歌。《全唐诗》中有好些首诗出自李世民笔下,这只是因为他是皇帝的缘故,因此诗歌保存得多。很多的诗都是李世民和大臣们一起聚会,抽取到的特定题目而写的。这些诗读下来感觉水平一般,但唐朝诗歌光辉夺目,和李世民的喜爱是密切相关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经过国家元首的亲自示范,诗歌才能在唐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除了诗歌,李世民的文章写得不错。在贞观时期,政府组织编撰了很多的正史。其中记录两晋历史的史书《晋书》,原来就题为唐太宗李世民御撰,说明是李世民亲自撰写的。我们当然知道这部大部头著作不可能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笔,可为什么会将著作权挂在李世民名下呢?原来李世民非常喜欢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爱乌及乌就喜欢上了王羲之这个人。在《晋书》中王羲之的传记,便出自于李世民的手笔。因此,大臣们只好将皇帝视为《晋书》的作者了。

曾经的文艺青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李世民喜欢书法,直接促进了唐朝书法的繁荣。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有三位出自于唐朝。此外,还有禇遂良、草圣张旭、怀素、李阳冰等众多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牛人,都是唐朝人。李世民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现在看到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传世版本,就是李世民令人临摹的。

不过正因为李世民疯狂喜欢王羲之,还引发了书法史上的丑闻,也影响到了李世民的伟大形象。首先《兰亭集序》的真迹,曾被李世民弄到手。不过不是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而是偷来的。《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宝代代相传,到了唐朝的时候传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手中。智永是一个和尚,圆寂之后便将《兰亭集序》传给了自己的弟子。

这些爱好艺术的和尚不在意权势、女色、名望,坚决不肯将《兰亭集序》割爱。唐太宗心心念念而不可得,只好令大臣们另辟蹊径–偷。一个大臣先假装跟和尚做了好朋友,趁和尚不注意,便将《兰亭集序》偷来献给了皇帝。

曾经的文艺青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兰亭集序》深受李世民的喜爱,他令当时的书法大家对其进行临摹。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是冯承素所临写的。直到李世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他还下令将《兰亭集序》埋入为自己准备的昭陵。从此《兰亭集序》真迹陪着李世民入土,在人间消息了。或许有一天,这件天下最有名的书法作品,能够再次回到人间。

唐太宗李世民的死法也有些“文艺”。做了三十多年皇帝之后,唐太宗竟然也相信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不老。在吃了西域胡僧进贡的丹药之后,李世民便中毒身亡。一代英主唐太宗,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愚笨的死法。后人看来,真是哭笑不得。

上一篇

一代书法大家,被人骂成是猴子的后代

下一篇

只因为即兴作的一首诗,不但没被抢,反而被强盗赠送财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