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收藏 0 0

明太祖建立明朝后为抵御北元残余势力稳固政权于是分封诸子戍守边疆。

但朱元璋汲取汉晋藩王作乱的教训虽然给诸藩王手掌军权赋税却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上,这就抓住了藩王的命脉。此外太子朱标年轻有为足堪大任,又有朱元璋配备的文武辅臣,就算情况有变也足以稳定朝堂。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谁知天不遂人愿,太子朱标竟早早死去迫于无奈的朱元璋只能传位皇太孙朱允炆。为保朱允炆顺利执掌朝政,朱元璋不得不对一帮文武痛下杀手并试图解决藩王问题。

可惜还未动手的朱元璋就此离世,刚刚即位的朱允炆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削藩,必将引发动乱。不削,汉晋之事必将重演!

年纪轻轻的朱允炆竟面临一道棘手的选择题。巧合的是,他的境遇简直和八百年前的高殷一模一样。

世上竟有如戏巧合的事?还真有。因为他们实在太像,所以朱允炆又被称为大明版“高殷”。

那么他们到底有多像?今天小编就来个全方位比较,各位看官可以点评下朱允炆像不像高殷。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身世相像。

朱允炆是大明开皇帝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子,从小受尽宠爱,在太子朱标去世后被立为太孙,最后跳过几位叔叔继承皇位。但朱允炆继承皇位时仅有22岁,又是皇孙自然镇不住一般先朝重臣也不能令一班手握兵权的实权王叔信服,而高殷同样如此。

高殷是北齐实际开国君主高欢之孙(高欢是无冕之王),北齐文宣帝高洋之子。和朱允炆一样年仅15岁的他便在高洋酗酒而亡后登基为帝。

他也同样面临着爷爷高欢、父亲高洋留下的一帮骄兵悍将与辅政大臣分成两个阵营互相敌对,叔叔高演、高湛等人兵权在握意欲夺权,比朱允炆更可怕的是高殷的奶奶也支持高演兄弟!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藩王势大

朱元璋当时分封诸子为王并配给他们精兵猛将让他们镇守国之要地。可以说诸王手底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健儿,尤其燕王朱棣手下军队更是常年与蒙古作战且胜多败少其可想而知。

而朱允炆所拥有的中央军大多因承平日久战斗力下滑严重。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没有战斗意志的军队再多也只是浪费钱粮。

朱允炆如此,高殷同样如此。

高欢靠六镇势力起家,掌权之后为对抗六镇勋贵则大力扶持有能力的宗室上位。高澄、高洋在位时同样延续这一政策。之后就出现了高氏宗亲与六镇勋贵二者并存的局面,六镇势力主要在晋阳,而宗亲势力则在京师!

高洋由于去世太早没有来得及剪除宗室势力,因此高殷一登基就面临诸王的步步紧逼。而高殷同样年纪不大(比朱允炆还小),这就难免主少疑,一干大臣自然不看好处于弱势的少年皇帝,胜利的天平自然倒向藩王。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无将可用

由于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朱标突然离世,他原先的计划自然实行不了,那些原本配给朱标的名帅猛将对年幼的朱允炆来说无异于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随时能吞没年少的朱允炆。

那怎么办呢?杀!于是蓝玉、傅友德、冯胜那些能征惯战的宿将都被屠戮殆尽只留下耿炳文、郭英两人以备不时之需(11公爵只留下汤,!57侯爵只剩耿、郭二人!)。

等到朱棣叛乱时,朱允炆无将可用,只得派出年事已高的耿炳文挂帅。可惜耿炳文善守不善攻根本防不住机动灵活的燕军。

耿炳文不行,那就只有换上自己的心腹李景隆了,可惜李文忠虎父犬子,李景隆实乃“草包将军”,白沟河一役,朝廷精锐尽丧,从此南北军攻防易守,燕军大振。

迫于无奈,朱允炆只好派出素有通敌之嫌的徐辉祖统率南军攻打燕军,徐辉祖一上阵尽展名将风范,先是成功掩护李景隆大军全军而退,之后更在齐眉山之战中击溃燕军更差点阵斩朱棣,一举扭转南北形势。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自感燕军再无威胁的朱允炆立马调徐辉祖回京(因其弟徐增寿事一直被怀疑里通朱棣),结果燕军再次扭转局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终于攻占南京,造反成功。

高殷的情况也差不多。高洋去世后,高演不久便大权在握意欲夺权。此时高洋留给高殷的武将大多不服高殷节制纷纷倒向二王(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就连高洋的托孤大臣,用来节制二王的名将平秦王高归彦也临阵倒戈,都督成休宁势单力孤最终还是兵败,高殷被迫退位。

强力削藩

朱允即位不久就面临中央弱而藩王强的局面,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决定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先后被废被杀,轮到燕王朱棣时,朱棣奋起反抗。他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打出“清君侧、靖内难”的口号,一路从北打到南成功打败侄儿朱允炆篡位登基。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而高殷呢?他同样面临相同的局面,二王势大难制结党营私意图不轨。在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的建议下他先外调二王为刺史意图架空最强的二王势力加强皇权然后逐步削藩加强皇权。谁知平秦王高归彦临阵倒戈将全部计划告诉给二王致使削藩难产,高演等人趁机发动兵变一举夺权。

崇慕儒家,意图改革

朱允炆自小聪明好学、孝顺懂事,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实行仁政,修改《大明律》七十三条严苛刑法。等他即位后推行“建文新政”,主张学习宋朝加强文官作用,并且极力扼制宦官势力,多次修改《大明律》,许多朱元璋时期的弊政得以改善。他意图推行仁政打击勋贵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操之过急且很多改革条例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这极大的激化了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很多势力倒向朱棣。

君要臣死臣一定会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高殷自幼机敏聪慧、宽厚仁智、温裕开朗、博览群书,自小崇慕儒家,等他即位后一改高洋暴政,政治清明、刑法宽松,他励精图治意图用儒家治理天下推行仁政缓解北齐胡汉矛盾,结果触及新旧勋贵利益,致使胡汉矛盾计划,勋贵势力纷纷倒戈二王。

综上来看,朱允炆被称为大明版“高殷”便不足为奇了。两人即位后都面临削藩的抉择。削藩是死,不削藩更会死,可惜他们的叔叔朱棣和高演、高湛实在太强,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殊为可惜!

上一篇

他俩同是名将之后,同样反唐,一个灭族,一个封王

下一篇

带你看厕所的发展史,你就知道古人上个厕所不容易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