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并非是屈原,你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并非是屈原,你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
收藏 0 0

端午节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能真切说明白端午的起源者却寥寥无几。因此本文的任务就是将端午的所有起源详细罗列,让天下知道只有中国的端午节才是真正的端午。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并非是屈原,你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

端午在古代又被叫做:端五、重午、重五、端阳、夏节等。

“端五” 之名, 首见于晋代周处所作 《风土记》: “仲夏端五, 烹鹜煮黍。”《初学记》 所引作 “端午”。

自秦朝开始,中国一直使用的是夏历,即今天所说的农历。历法的制定依据是北斗七星中指向北极星的第七颗星的运转方位来确定。这颗星的名字叫做招摇,等到招摇走到第五个月时就是仲夏,刚好指向”午“的方位,因此将五月称为午月。秦汉时期将端午确定为午月午日。

其实,对端午的屈原起源说,在各个时代都有大量异议者。在屈原之外,人们还提出了诸如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陈临等各种说法。尽管众说纷纭,由今观之,却还是纪念屈原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大戴礼记》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用草药泡澡,可以禳病驱邪。《风俗通》记载:午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水经·水注》记载:「如深水有异鱼。按正光元年五月五日,天气清爽,闻池中若鎗鎗钲鼓声,池水惊而沸。须臾雷电晦冥,有五色蛇自池上属于天,久之乃灭。波上水定,唯见一鱼在,其一变为龙。」《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而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那么,端午习俗到底如何兴起?除了屈原传说之外,其他几种起源说法都讲了啥?今天,我们读一本名为《端午》的作品,一起了解这个我们“熟知”而又“无知”的节日。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并非是屈原,你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

屈原

在民俗学研究中,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闻一多先生曾在《端午考》、《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将龙舟竞渡与食用粽子两大习俗与历史上的吴越王国的风俗相联系。闻一多认为粽子原初是投喂给水中蛟龙的,而龙舟也与龙有关,因而端午节俗应当向“龙”身上探源。吴越人曾自认为“蛟龙之子”,为了契合“龙子”身份,有断发文身的习惯,龙对于吴越人来说是一种图腾式的存在,闻一多先生由此推演:

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至于将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给蛟龙享受的,那就不用讲了。总之,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

事实上,端午节俗是由多地、多时的民间节俗统合而来,这些种类丰富的地方习俗最终汇聚而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端午节。端午并非单一起源,更非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观点已成为学界共识。

尽管已有这样的共识,但是,自汉末六朝以来,人们就流行将某一节日和某一具体的人或故事结合起来,时至今日,人们为了“偷懒”,也更愿意接受端午仅有一个来源,即纪念屈原。其实在历史长河中,除屈原之外,端午还曾和其他的“奇人奇事”发生联系,并一度被追认为端午起源,其中代表有伍子胥、曹娥、介子推、陈临、马援等人。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并非是屈原,你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

屈原

屈原和端午的故事逐渐丰富是在南北朝时期,主要见于梁代学者的著作中,比如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其中记录端午说是:皆汨罗之遗风也。还有同时代的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再加上后来的《襄阳风俗记》的衍化,屈原和端午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流传较广。

《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以菰叶裹黏米,谓之角黍。……或云亦为屈原,恐蛟龙夺之,以五彩线缠饭投水中,遂袭云。」《太平寰宇记》一四五引《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泪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目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也。

之所以屈原广受人民爱戴,和当时战乱的南北朝有些关联,屈原的爱国忠心很契合当时的文人心境,因此各种故事就会衍生附会其上。自此以后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逐渐被社会接受,因此而衍生的诗文更是加固了这种理念。如唐朝的:

唐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虽然端午的起源和屈原无关,但它的重要性如同春节、中秋一般,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端午习俗记载,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就有如此记载: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宋代的端午节有避五毒的说法,祭祀的神灵人物主要也有屈原,曹娥,张天师等。宋代端午节长达五天,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用《岁时杂记》记载:京城里自五月初一开始,家家摆设团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林禽(檎)和柰子,焚香、或作香印祭天。一连五天。南宋时代流行在端午节中午焚香、点蜡烛祭神。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并非是屈原,你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

名家画下端午

如今的端午节一般都吃粽子,当然,各地粽子也都不相同,但基本原料应该是一样的,都有糯米。至于龙舟和雄黄酒都是南方人过端午的时候,举行的活动。现在的端午节和过去差别太多,除了粽子之外,现在又有麻叶,糖糕等。除了走走亲戚,基本上没什么了,留下的只剩下了粽子。

上一篇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突然出现一支军队,汉军苦战数日才歼灭

下一篇

历史上的匈奴原来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也是炎黄后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