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野史中歌颂的“孝子”事迹,却让现在的人汗毛倒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野史中歌颂的“孝子”事迹,却让现在的人汗毛倒竖
收藏 0 0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治理国家不论采用儒家还是法家亦或是黄老学说,都要强调一点,就是孝!

孝道在中华文化中可是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传说是孔子所做的《孝经》也被认为是儒家十三经之首,可以说是儒生必读;

而对于老百姓而言,流传深广的二十四孝故事,就是指引百姓生活的道德准则。

但是正是因为时间的积累太长,在所谓的孝道中,一些糟粕也加入其中,正如鲁迅先生在杂文中评价二十四孝所言: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今天我们就说说古代野史中名义上是孝子,其实完全是不孝,隔着几千年读其事迹依然不禁汗毛倒竖!


古代野史中歌颂的“孝子”事迹,却让现在的人汗毛倒竖

​郭巨夫妻微笑着挖坑准备埋儿,细思极恐!

郭巨埋儿

广为流传二十四孝中,这个故事最为发指。

汉代有个人叫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等到他父亲死后,郭巨作为长子把家产平分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单独供养着母亲。

但是家境逐渐贫困,郭巨非常孝顺,事事都先考虑母亲,完全不顾自己和妻子;

后来,郭巨和妻子生了一个男孩;这时候郭巨突然开始犯愁,他担心要是抚养自己的儿子,家庭窘迫的情况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于是郭巨跟妻子说:“家里本来就穷到不能让母亲吃饱,现在有多了一张嘴吃饭!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郭巨老婆也竟然同意了,当他们在屋后面挖坑的时侯,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传为美谈。

鲁迅先生评论说: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我的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对于郭巨这样一个人竟然成为二十四孝的主角,让人学习?

郭巨除了孝顺母亲可以说一无是处!

首先,他不善经营,不学无术,父亲留下丰厚的家业没过几年竟然连饭都吃不上了!就算钱财都分给了弟弟,但是既然能留下丰厚家业,那郭巨父亲的人脉应该匪浅,怎么就能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呢?

其次,古代讲究不孝有三,分别是: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郭巨埋儿的举动让自己母亲落到不义的地步;家中贫困亲人老去,郭巨不能出仕或者挣钱让母亲活的更好一点;而且郭巨埋儿的举动让自己家落到无后的地步!郭巨这“三不孝”条条占全,何来孝顺一说?


比起这个广为流传的版本,另一个郭巨埋儿的版本更显得人性化一点。这个版本中,郭巨和老婆没有那么冷血,神仙也没有那么僵化,更有人情味。一点号以史为鉴-墨上桑宁愿相信这才是“郭巨埋儿”最初始的版本。

郭巨怕母亲老给孩子吃自己不吃,总是等到孩子外出才给母亲吃饭。有一天孩子出去玩掉水里了淹死了,郭巨老婆很伤心,郭巨说:先别告诉母亲,孩子可以再生,母亲要是哭坏了就没有了。郭巨就和老婆偷偷把孩子埋了,挖地三尺的时候,突然打雷,雷电击中郭巨孩子,使之活了过来,雷雨过后,挖的坑里出现黄金一坛。。。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孝女叔先雄、孝女曹娥

古代野史中歌颂的“孝子”事迹,却让现在的人汗毛倒竖

​孝女曹娥

犍为人叔先泥和是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一次被派遣去拜访巴郡太守,结果到半路船翻了,连尸体都找不到。叔先泥和有个姑娘,名叫叔先雄,已经嫁人,并生了一儿一女。

叔先雄知道父亲死了连尸体都找不回来这个噩耗之后,日夜嚎哭不已,还准备了两个锦囊,拿自己攒的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装好,绑到刚刚几岁的儿女身上,表示自己要跳江追随父亲而去。

家里人一看这哪儿行,一边寻找叔先泥和的尸体,一边派人紧紧盯着叔先雄。

过了三个多月,还是没有消息,大家也慢慢放弃了,对叔先雄的看守也松了,结果叔先雄自己找了个小船,跑到父亲翻船的地方大哭一场,然后自己跳下去自杀了。

叔先雄跳江之后,就给弟弟托梦,说六天后我就和父亲一起浮上来!

过了一周,果然俩人的尸体都浮了上来,郡县觉得这是值得大肆炫耀的孝女行径,于是为叔先雄树碑立传。


孝女曹娥的故事和这个基本上大同小异,不知道谁抄的谁?

孝女叔先雄者,犍为人也。父泥和,永建初为县功曹。遣泥和拜檄谒巴郡太守,乘船墯湍水物故,尸丧不归。雄感念怨痛,号泣昼夜,心不图存,常有自沉之计。所生男女二人,并数岁,雄乃各作囊,盛珠环以系儿,数为诀别之辞。家人每防闲之,经百许日后稍懈,雄因乘小船,于父墯处恸哭,遂自投水死。弟贤,其夕梦雄告之:”却后六日,当共父同出。”至期伺之,果与父相持,浮于江上。郡县表言,为雄立碑,图象其形焉。–范晔《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

古代野史中歌颂的“孝子”事迹,却让现在的人汗毛倒竖

央视也竟然宣扬这样的价值观​。。。

​如今看来,不论是叔先雄还是曹娥,父亲出事故没了,在悲痛之余,更应当照顾好活着的亲人。

古代人长辈去世,要守孝三年,不得有婚嫁、娱乐等活动,这些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但是向叔先雄、曹娥这样的孝女,父亲不幸亡故已经很值得悲痛了,自己不考虑其他亲人的情况,甚至扔下年幼的儿女,一死了之,想没想过孩子将来如何?

上一篇

水浒阮小七:敢与天斗,命是有多硬?活得好像阎罗

下一篇

中国哪个朝代的军队数量最多?西周20W,三国50W,而它500W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