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收藏 0 0

从剃头匠到印尼首富,黄奕住是黄氏家族的传奇人物,他从身无分文时开始打拼,终成一代传奇,他的财富就连马云加上王健林都赶不上。

而关于他奋斗的人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黄家人学习的地方。

带着36个银圆去新加坡当剃头匠

黄奕住,又名黄住,1868年12月7日,生于福建南安县金淘区楼下乡石笋村一个世代贫困的农家。父母渴望留住这刚出世的孩子,给他取了个单名“住”。

随着3个弟弟和2个妹妹的相继出世,一贫如洗的家境使他无法继续上学,只能辍学回家务农。幸运的是,黄奕住的伯父会剃头,黄奕住12岁时开始跟着伯父学理发,3年后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的青年理发匠,每天挑着担子,沿村串乡,上门为人服务。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在闽南,不同姓氏的人社会地位也不尽相同,黄姓本为大姓,但黄奕住所属的一房人,却是黄姓中的弱房,他所从事的剃头业又属于贱业,这些,使得黄奕住一家受尽欺凌。黄奕住在理发时从人们的言谈中得知,在南洋,就业和发财的机会很多,于是决定去南洋谋生。

1885年,黄奕住身藏父母变卖祖产得来的36个银圆,带着理发工具来到新加坡,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剃头住”。而在随后的4年间,他从新加坡辗转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最后移居中爪哇的三宝垄市。在街头巷尾设一个小摊点替码头华工理发。

黄奕住给人剃头,使他有机会与当地三教九流的底层百姓和华侨进行广泛的接触与交往。他觉得剃头发不了财,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并得到老华侨魏嘉寿的同情和帮助,23岁那年,他开始做“走鬼”(肩挑小贩)。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两年后,三宝垄市政府将佐哈尔广场开辟为市场,并在市场内建起摊棚,黄奕住在该市场租了一个固定摊位,继续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黄奕住当时娶了土著姑娘蔡缰,有了帮手。夫妻俩起早摸黑,精心经营,生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娶蔡缰还有一段插曲。因为老家还有位童养媳王时在等着他,不得已,他只好写信询问母亲的意见。黄母接到信之后,不知如何对王时开口。不料王时虽然年龄不 满16岁,却极为大度,竟然同意了,但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女子只能做妾。”王时17岁时,黄奕住返回国内,与她完婚。

做糖生意成了“四大糖商”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爪哇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继续发展。周边地区所出产的蔗糖都运往三宝垄销售,尔后有的转售输出到欧美各国。爪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销售糖业的中心。

黄奕住意识到经营糖业生意有钱赚,因此,1895年前后,他专门做糖生意。到1914年,他的名字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1914年夏,“一战”爆发,尽管爪哇离战区比较远,干扰不是很大,但不少糖商仍担心欧战影响出口。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雄厚的本钱,乘势收购了大量的蔗糖。

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黄奕住的资产已经超过3000万盾。黄奕住(日兴行)、黄仲涵(建源公司)、郭锦茂(锦茂栈)与张盛隆(昌隆栈)成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

创办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

黄奕住在印尼30多年的商海沉浮中,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行的作用。

1920年,黄奕住来到上海,拜会了《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胡笔江)等人,共同筹划在上海成立中南银行,之所以定名为中南银行,表示南洋侨 民不忘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1921年7月5日,中南银行正式开业,总行设在上海汉口路,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银行,也是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三大银行之一。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随着中南银行业务的发展,先后在天津、厦门、武汉、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及香港等地设立了分行,北京设有办事处。此 外,中南银行成为国内外各大都会商埠专约代理汇兑收付机关,并代客户保管国内外发行的各种公债及契约收据,办理付息取本等事宜。中南银行还积极扶植国内民 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黄奕住的二子黄浴沂回国后,即担任中南银行协理,代表其父主持该行业务。黄奕住栖居厦门鼓浪屿,但常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巡视。抗战爆发后,总经理胡筠在从香港乘飞机赴重庆时,不幸遇难身亡,黄浴沂随即接任了总经理之职。中南银行是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

一代“糖王”黄奕住——马云、王健林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黄奕住的传奇故事,彰显了黄家人不懈奋斗的优秀品质,也是黄氏大家庭的荣耀。他为家族增光添彩,也带给我们无数启发与思考

上一篇

1942年河南大饥荒为何灾民纷纷选择西逃陕西呢

下一篇

《甄嬛传》:眉庄为何百般讨好太后?这点她比甄嬛聪明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