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都有朋党之争,为何唐朝走向了中兴,而北宋却走向了衰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都有朋党之争,为何唐朝走向了中兴,而北宋却走向了衰亡?
收藏 0 0

一说起朋党之争,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到唐朝的“牛李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双方代表人物为李德裕与牛僧孺。这二人政治主张,观念有所差异,因此二人经常于朝堂之上互掐。当一方当政后,就会对对方进行打压,但是对于对方已经见效的政策,却不会废除或是动摇。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互掐,却使得那一段时间的低落唐王朝,出现了新气象。在牛李党争期间,唐王朝一度走出困境,有了之后的会昌中兴和大中之治。这卓然的成果,便是那是朋党之争的结果

都有朋党之争,为何唐朝走向了中兴,而北宋却走向了衰亡?

北宋同样有着激烈朋党之争,却与唐的“朋党之争”所产生的结果天差地别。唐的牛李之争追求的是为国家利益做贡献,双方共同进步。而北宋的朋党则是一种不是你说就是我亡的变质争斗。南宋代诗人陆游在《北望感怀》一诗中说到:“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可见,那时的朋党之争对宋起到了极其糟糕的影响,那么,朋党之争对北宋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可以大体认识到,朋党之争对北宋的影响是坏的。并且对其影响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对宋朝最大的影响在于政治上”。对政治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成北宋政局动荡,政策变幻无常。比如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代表新党进行变法,其中所实施的许多措施确实是有利于北宋发展的,如果能长期变通的实行下去,宋朝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变。保守党中也有许多有才之人能够明白其中的好处,但在王安石下任之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旧派掌权,将王安石变法中几乎所有的措施政策都废除掉,原因只是因为这些措施是新党提出的。这样的变化使得王安石辛苦经营十多年的变法新局面毁于一旦。最终,北宋欲想改变此前积贫积弱的局面的想法便随之破灭了,一如既往的继续同他国签条约,供岁币,加大的百姓的税负,促使当时的政局更加动荡不安。

都有朋党之争,为何唐朝走向了中兴,而北宋却走向了衰亡?

第二、促使官僚体系内部分化,固化。因为党派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集体,不再接纳不属于自己派别的人才,所以朋党内部存在着排异性。而这样的特性对于国家官僚体系来说无疑产生了一个极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导致真正人才无法得以重用。因为党派任免官员只会选择内部的人员,将他们安排在重要的职位,以便于掌握国家大权。像王安石进行变法时,选取的人大部分都是属于新党内部的人员,党派外人员几乎没有任用。这样的任官形式,没有考察才能大小,只看派别。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党派外部人员没有被任用,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王安石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这部分有才能的人反对变法。为确保变法顺利,于是只能如此。而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使得朝中官僚分化,人才流动性差,无法更新,人员固化,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促使官员以权谋私,这样的事例在宋朝历史上屡屡发生。例如:宋仁宗时期,以旧党为首的宰相吕夷简利用自己的权势,在皇帝面前大肆诬陷新党代表范仲淹等人是为朋党。最终使得范仲淹等人被贬,新政废止。至于吕夷简诬陷他的原因就是因为范仲淹的新政要整顿冗官,损害了他的利益。于是吕夷简为了个人私利,以权谋私。

都有朋党之争,为何唐朝走向了中兴,而北宋却走向了衰亡?

除此之外,朋党之争还对北宋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百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它是通过对政治的影响延伸到国家各个方面,对国家与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无法弥补的过失

综上所述,朋党之争对于北宋的影响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北宋的灭亡。朋党之争由最初为国家利益变成了后来为个人私利。为官者都欲求一个大的政治靠山,几乎无人再关心国家安危。以权谋私成为了党派的核心,最终党派发展成为了一种非法存在的集团,成为阻碍北宋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上一篇

酒为何被称为“百药之首”?古代医药和酒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

潘美:战功赫赫的北宋开国大将,却为何成了陷害杨家将的罪魁祸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