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收藏 0 0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俗话说:“少说话是教养,会说话是修养。”

这世上,有种人是靠“嘴”吃饭的,他们能说会道,处处都能捡到便宜,往往是花最小的力气得到最大的实惠。用句成语来形容,就是“事半功倍”。所以,民间有句俗语,叫“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张好嘴”,如今的各路骗子,大多都是这路货色。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现象,那就“是能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能说、敢说,有时就是说大话、放空炮,所以,这类人又有个形象的称谓:“大嘴”或“大炮”。所以,网络上才一时涌现出诸如“张大嘴”、“李大嘴”,“孙大炮”、“任大炮”之类的网红来的。

其实,“嘴炮”们只能逞一时之快,得一时之惠,时间一久,就会被看穿揭破,到时就会落得个“斯文扫地”、“身败名裂”,有时甚至还会弄丢性命。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一些纠偏的名言,诸如“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人要“谨言慎行”。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因为,不好好说话,后果是很严重的。为说大话而丧命的,古已有之。春秋时期的赵国,有个方士(方士就是方术士,或称为有方之士,一般简称为方士或术士,是有着一身特殊本领的奇能异士)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常常对人吹嘘自己见过伏羲、女娲、神农、瑶池圣母等等大神上仙,已修得几千年道行,因而骗得一众粉丝的打赏。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赵王竟然也相信了他的鬼话,将他接到宫中奉养。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李耳在《老子》中有句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话也应验到方士身上,正当他活着非常滋润时,一个突发事件却要了他的小命。

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得不轻,宫中的医生说,需要千年以上的人血才能治愈赵王的伤病。于是赵王就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吓得方士赶紧澄清自己是吹牛,他也就只活了几十岁。但是赵王不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最终还是把他杀了。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有人说,方士之死,是死于医者的阴谋,因为,方士的到来,让医师们受到冷落,所以,非常“技术地”将对手干掉了。

赵国的方士之死,只是个例,秦始皇时期,还曾发生过大规模地坑杀术士事件,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广招天下贤才,不唯读书人,包括身情特殊才能的术士,也在优待之列。《史记·始皇本纪》中就说秦始皇“吾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以为己用。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在一众术士中,最著名的当数给秦始皇求访长生药的徐福了。徐福是琅琊(今山东)人,传其为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他出山的时候,正是秦始皇登基前后。投入秦宫后,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乘坐蜃楼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徐福再度率众出海,结果,这次徐福连同他带走的五百童男童女却一去不返。

在方士界,徐福算是最成功的了。后来,徐福老家的乡亲们为纪念他,把他出生的村庄改为“徐福村”,并建了一座“徐福庙”。在日本,还流传着徐福为平原、广泽为王的故事,有人说他是日本人的始祖之一。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但是,有了徐福之鉴,秦始皇对身边的术士们就不再信任了,认为他们都是骗吃骗喝的势利小人、心怀鬼胎的阴险骗子。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这里的“犯禁者”,被后世称之为“儒”或“术士”,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正经读书人,而是专事招摇撞骗的方术之士。

徐福骗了秦始皇后,能功成身退。而留在秦始皇身边的小骗子们,却被活活坑杀。看来,即使是选择做骗子,也得做个大骗子,既得了实惠,又能留言千古。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说话、做事,都不可随意妄为,得“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人长脑袋就是用来思考问题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人讲话,是受思想支配的。讲话前,先想一想,想前因,思后果,讲出的话就易少出错误。

古人讲究“谨言慎行”,看似是对自由人性的束缚,其实,到现在仍是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的。人需要给予直爽的感觉,敢想敢说,是可贵的品格。但是“敢说”不是鲁莽;只凭主观臆断和“热情”,不计后果的信口开河是要惹祸的。慎言,是指讲话要慎重、严谨,要负责任,要有根据,要实事求是。慎言不是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作茧自缚。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人什么时候最不易“慎言”?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在自以为是的时候。所以,“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因为谁想得最清楚,谁就讲得最明白。俄国作家都格涅夫说过:“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想”的功夫,要在平时做。平时不多想,用时就“急不择言”了。急不择言的病原并不在于没有想的功夫,而在于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俗话说:“少说话是教养,会说话是修养。”怎么说,说什么,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的人说话,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而有的人却会让人敬而远之。“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所以在生活中,说话时,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在此,老黄给诸位分享几条说话的原则,大家共勉:

1.急事,慢慢地说;

2.小事,幽默地说;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有此在写文章时“惜墨如金”,有人的一生都在“戒多言”,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比如,曾国藩的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曾国藩的处事哲学,关于说话的篇幅很重,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不会说话就是用通天的本事也得不到重用。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说话的智慧还体现在技巧上。有人说话,直来直去,看似豪爽,其实有时却事与愿违,达不到说话想要的效果。古人就很聪明,“直话弯说”。春秋时期的晏子,就留下了一则“直话弯说”的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的一只爱鸟不小心被手下烛邹放走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 时为国相的晏子赶紧说:“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但是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

“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说得太好了,古人诚不欺我

齐景公非常好奇,问晏相烛邹还有哪些罪行?晏子这才不慌不忙地说,烛邹其罪有三:

“其一、无意放走大王的鸟,该死;其二、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该死;其三、如果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怎么看,你这是陷大王与不仁,该死。”

这哪里是在给烛邹定罪?分明是在骂齐景公“昏君”嘛!齐景公听完,也明白了晏子的话外音,一笑了之,烛邹因此而捡了条命。

能把死人说活,这才真叫会说话。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骗子靠一门手艺骗官一路骗到京城,首长的回信都敢编,最终栽了

下一篇

此人曾是美国人眼中的最强者,既非袁世凯,也非孙逸仙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