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收藏 0 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云“学高为师”,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也需要帝师来教导。因为开国之君大多是从皇权之外爬上去的,并且他们大多是没有帝师的,即便是有老师,也是在他们称帝之前的。但守成之君就不同了,没有经历过战场,也没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一个能力出众的老师就非常必要了。在古代的治国体系中,皇子们学习的也大多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但溥仪身为末代皇帝,却接受到了许多的西方教育。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溥仪要想学到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就必须聘请西方的饱学之士来给自己当老师,英国人庄士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溥仪的洋帝师的。能够给皇帝当老师,自然不是一般人,所以庄士敦的学历也是非常耀眼的,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庄士敦主要教溥仪的英语、数学和地理等西方近代学科,年轻的溥仪对这些东西都非常感兴趣,所以也和庄士敦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也影响了庄士敦对大清的感情。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庄士敦被邀请进入紫禁城担任洋帝师是在1919年,对近代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此时的清王朝已经灭亡了7年之久。当初为了逼迫清室退位、减少顽固派的抵抗情绪,袁世凯在谈判桌上为他们争取到了优待条例。其中一条就是:溥仪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民国政府以对待外国君主的规格对待。换言之,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溥仪依然是紫禁城里的皇帝。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荆城。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身为一个英国人,庄士敦的汉学功底是一些中国学者都比不上的,是个十足的“中国通”。他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他都能信手拈来。但他最为崇拜的,还是儒家文化和佛教哲学。面对西方基督教的传教士在中国大肆传教,他以“林绍阳”为笔名在伦敦出版了《一个中国人关于基督教传教活动向基督教世界的呼吁》,书中对基督徒的做法强烈指责。以至于他被自己的同胞骂作“英国的叛徒”。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崇尚儒家思想的庄士敦,取《论语》中的“士志于道”,像中国人一样为自己取了一个字——“志道”。庄士敦这个英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可见一斑,但这还不是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因为当时清王朝的落后,导致西方人对中国都持有一种歧视的色彩。但庄士敦却像一个辩护律师一样,不断地为落后的中国慷慨陈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处在各自社会发展的试验阶段,因此不管对哪个半球而言,把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强加给另一方是不明智的。”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受庄士敦的影响,年轻的溥仪非常渴望能够去往西方留学,只是因为敏感的身份而不可能实现。溥仪对自己的这位洋老师非常尊敬,二人没有传统的君臣之分,更多的是亦师亦友。溥仪大婚之日,赐庄士敦一品顶戴。虽然大清已经亡了,溥仪就是给庄士敦封王都不过是个虚衔,但是庄士敦依旧将其视为自己至高无上的荣誉。1930年,庄士敦返回了英国,此后的7年里,他长期在在伦敦大学教授自己热爱的汉学,继续传播着中华文化。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1935年的时候,庄士敦最后一次来到中国,为了再见他的学生溥仪一眼。此时的溥仪已经在长春当上了傀儡皇帝,在设宴款待庄士敦之后,他希望老师能够留下来辅佐自己,但是庄士敦婉拒了。庄士敦写了一本《紫禁城的黄昏》,专门描写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宫廷生活,再加上有溥仪亲自为其作序,这本书在伦敦大卖,庄士敦也赚得盆满钵满。他用赚到的稿费买了一个小岛,不仅在岛上升起了大清的龙旗,还会在有客人来拜访时换上溥仪所赐的一品顶戴。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庄士敦对中华文化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而他在目睹了中国近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潮流之,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未来的担忧:

如果在漫长的改革过程中,中国逐渐轻视并放弃她几千年来所赖以依靠的所有支柱,如果她使自己所有的理想、生活哲学、道德观念和社会体制全盘西化,则她的确会变得富有、进步与强大,甚至会成为世界之霸,但她也会因此而丢掉更多优秀而伟大的品质、她的幸福来源,所有值得她自尊自强的东西都将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将是成千上万个村庄派出所!

溥仪的英国老师,一生痴迷于中华文化,留下一预言已经实现

近百年之前,一个英国人做出了这样一个预言。历史告诉我们,庄士敦说的的确很符合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事实。历经了百年磨难的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与祖国的复兴,的确丢失了非常多的东西,而且许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依旧在努力的寻找,却又不得不面对它们成为遗产的事实。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上一篇

印度“圣雄”甘地劝说中国停止抗日,犹太学者:你知道集中营吗?

下一篇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8年,为何没能成功“反清复明”?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