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收藏 0 0

《满江红》是岳飞最著名的词作,慷慨激昂,每次读到都让人热血沸腾。可是,《满江红》也是受人质疑最多的词作,很多人怀疑其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岳飞。

理由主要是岳飞的后代在宋朝时,整理的岳飞遗作中,并没有这首词,直到明朝中叶,才被人发现,并刻在岳飞庙碑上。但是,当时的文人没有展示出或留下过硬的证据,直接就认定此词为岳飞所作。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另一方面,这首词中的一句话,让后人认为可能与明朝一位大将有关联,因为他才是真正“踏破贺兰山缺”的人。而且他不但是武将,还中过进士,文武双全,作首词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位大将名叫王越,是顺天府人士,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区。跟一般文人不一样的是,王越不光是读书好,身体也格外强壮,力气大,擅长射箭。喜欢研究兵法,对行军打仗特别感兴趣。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公元1451年,王越考中进士,二甲出身,当年就被监察御史官职。不出意外的话,像他这样的进士,将来至少跻身部堂,做个尚书侍郎是没问题的。运气好的话,进入内阁成为宰相也是有可能的。

1463年,王越因为擅长兵事,被任命为大同巡抚。大同是明朝最重要的边关之一,面对着蒙古草原上的鞑靼部落。明朝中叶的边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鞑靼人经常犯边,明军分兵各处把守,很难阻止鞑靼人侵入长城。

王越和其他将领只能在鞑靼人入侵时,充当救火队,疲于奔命,战果却很少。鞑靼抢一把就走,很少与明军交战。为此,王越决定扭转这种局面,好好给鞑靼人一个教训。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1473年,河套地区的鞑靼满都鲁汗率军深入长城,把族中老弱都留在红盐池。王越侦察到这个情况后,率近五千名骑兵分两路出塞,日夜兼程三百多里,突袭红盐池。

王越先引诱鞑靼骑兵出阵,再从左右两翼夹击敌军。此时,埋伏在敌营外的一千明军精锐骑兵,突然发动进攻,烧毁鞑靼大营。鞑靼军大败,四散奔逃。等到满都鲁汗回到大营,想追击王越时,又中了埋伏。

满都鲁汗从此不敢在河套居住,二十多年没有鞑靼人敢进入河套地区放牧。这是木土堡之变后,明军少有的主动出击,使得河套地区的边防得到极大巩固,修起了上千里的堡垒防线。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1480年,鞑靼又有部落犯边。王越侦知鞑靼部落驻扎在威宁海,便集中大同、宣镇和京营的精锐部队21000多人,悄悄出塞,昼伏夜出,用了六天时间,逼近威宁海鞑靼部落的老巢。

正月28日,明军经过一夜的雪中奔袭,突然出现在鞑靼部落面前,达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将鞑靼部落彻底击败。可惜的是,达延汗只身逃出生天,这个外号叫小王子的汗,后来给明朝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威宁海一战,明军一扫几十年来的被动,打出了威风。王越被封为威宁伯,文官因战功而封爵,在明朝历史上也是非常稀少的。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1498年,那个小王子多次袭扰陕西,王越再次率军出征。他统制宁夏、延绥等地军马,分三路深入贺兰山,打败小王子,使他无法利用贺兰山作为袭扰明朝的根据地。

正是这场胜仗,才有了踏破贺兰山缺的疑问。有人认为,贺兰山地处河西走廊,宋时归属西夏政权,岳飞从未把此地作为收复目标,因而不应该出现在词作中。明朝中叶以前,只有王越出击过贺兰山,这才有了王越或他的幕客疑似《满江红》作者的说法。

岳飞屈死于风波亭后,整个家族获罪流放,他的诗词散失了很多。南宋朝廷将岳飞平反后,一部分作品没有被他的后人发现,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满江红》并非岳飞所著?有位疑似作者,战绩直追岳飞

《满江红》这首词包含着爱国救国的军人情怀,与岳飞的人生经历非常吻合。所以,看到此作品的人,无不认定是岳飞所作。至于词中的一些细节,毕竟是文学创作,不能做太多的解读。

王越同样是一位名震华夏的名将,因涉及宦官汪直一案,被削去爵位,受到了朝廷的不信任。直到弘治皇帝登基,才重新被起用,有了踏破贺兰山的壮举。他和岳飞一样,都曾有过壮志未酬的经历,他又是进士出身,即使作出这样的诗词来,也是不奇怪的。

【参考文献:《明史》《明代著名大将王越史事考》】

上一篇

六十岁九品芝麻官,受狄仁杰举荐,一跃成宰相,终结武则天的周朝

下一篇

六岁当皇后,十五岁当太后,父亲靠她谋反,全族被诛孤苦一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