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收藏 0 0

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在项羽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放弃项羽,转而投奔落魄的只有10万兵力的刘邦,为什么呢?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一、首先是时机的选择

根据史料记载,韩信选择在鸿门宴后,诸王灭秦。项羽作为最高统帅,尊楚怀王为义帝。立诸将为王、候的时候。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这个时间点的选择非常的巧,因为一般的人见自己的主公都已经是最高统帅,在他的手下当官肯定比一个落魄的王强。

二、性格使然

韩信在年少时,没有做官也没有经商,更没有去耕地种田,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母亲去世后,没有钱下葬,却还想着给母亲找一块风水宝地。当时的南昌亭长见韩信是个人才,让韩信经常去他家吃饭,韩信一连吃了几个月的饭,最后南昌亭长的夫人都不同意了。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后来韩信没办法只能自己去河里钓鱼,几位大娘看小伙长得不错,经常带些口粮来给他吃。韩信非常感动,称以后要报答大娘。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通过这三件事可以看出韩信的性格非常高傲,不屑于去做小官,做买卖,同时也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更可怕的是能够受胯下之辱,说明韩信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是一个有着大理想的人。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三、主公的选择

项羽是一个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军事等方面的培养,他比任何人都高傲,所以他的性格注定会得罪很多人,同时他也不会去在乎下面士兵的想法。因为他的目标只是统一天下为项梁报仇。

项羽很重,亚父范增的话都经常听不进去,而且怀疑范增。在鸿门宴中放走刘邦,让韩信觉得竖子不足与某。同时项羽赐封将领时非常的小气,宁愿自己掌握军权都不想给将士们一些封号。这让聪明如韩信的人看的非常明白。当分封各王侯后发现项羽对待天下诸侯都分封不均那么何况韩信这样的无名小卒。

而刘邦不同,因为刘邦是个痞子出身,宽厚待人,在泗水亭当厅长时就经常因为兄弟与人打架、在送囚犯去骊山修墓的路上还放走了囚犯,名声在外,韩信觉得投奔这样的人会比在项羽手下默默无闻强,何况这个时候刘邦被册封在南郑,手中只有区区十万兵马肯定缺少良将。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四、遇伯乐

韩信初到汉时,也没有被刘邦发现,后来因为一件事情要连坐斩首时,才被夏侯婴释放,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与萧何经常交流,萧何发现韩信是非常有军事才干的人,当韩信发现长时间没有得到刘邦赏识的时候,又逃跑了,辛亏萧何去把韩信追回,并且向刘邦隆重的推荐了韩信。刘邦听萧何讲这个人很有才干,就问韩信选择该如何是好。韩信分析现在汉王的局势刘邦觉得韩信的计策非常好开始重用韩信。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天时地利人和,韩信对于投奔刘邦的时机选择非常得到,是在刘邦最困难、最需要一员统帅能够带领他走出困境的时候;地利,在南郑这个地方,广大的士兵都想回到关东去;人和,得萧何的赏识。

所以能够得到重用,完成自己的理想,未来封王裂土,这才是为什么韩信要放弃项羽投奔刘邦的原因,当然汉朝成立后,韩信因反叛罪被处死,具体原因无人可知。

韩信为什么放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上一篇

刘邦为巩固皇权,先后杀很多功臣,他却为何能独善其身并世代为候

下一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是你该知晓老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