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收藏 0 0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三国演义》连环画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反骨,就应该是长在魏延脑后了。不过,至今笔者也不明白,诸葛亮是如何看到带有头盔的魏延脑后生有反骨的?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说家言,做不得数。可是,魏延毕竟是背着谋反的罪名被杀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魏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的第一次出场是发生在刘备携民渡江之时。此时刘琮已经背着刘备投降了曹操,刘备为了躲避曹操,携军民十余万来到襄阳城下,要求进城,可是被阻于城下。魏延心中不平,挥刀斩关落锁,要放刘备进城,可被文聘所阻。刘备见无机可乘,只得率军民离去,把个一心想要相助自己的魏延给撂在那里了。魏延在襄阳城内外的双重攻击下,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只得独自逃跑投奔了长沙太守韩玄。由此看来,魏延是刘备的有功之臣。

魏延第二次出场是在关羽攻打长沙,韩玄想要杀死黄忠时,魏延也是登高一呼,率领长沙军民杀死韩玄,救下黄忠,投靠了刘备。可是,诸葛亮却在魏延觐见刘备之时,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要杀死他。那么,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来确定魏延脑后有反骨呢?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三国演义》连环画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这些都是小说家言,魏延既没有在襄阳城下开城要放刘备进城,也没有在长沙杀死韩玄救下黄忠,至于脑后生有反骨,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试想,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初次见刘备,是浑身甲胄的,诸葛亮也不是透视眼,他怎么能够透过头盔看到魏延脑后有反骨呢?至于小说中描述的魏延受阻于文聘,就更是子虚乌有了。自刘琮投降曹操之时,文聘就应该已经是曹操的部下了。他阻止魏延开城,就是在为曹操效力,既然如此,那何必又在曹操到来之时,做出那副忠臣不事二主的惺惺之态呢?因此说,这个桥段纯属戏说。

既然魏延一没有开城迎刘备,二没有杀死韩玄,那么,《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要给蜀汉政权中这么一位战功彪炳的将军按上这么一副恶名呢?其实,还是书中宣扬的忠君思想在作怪。

魏延是以部曲将的身份跟随刘备的。他最初展露头角是在刘备攻取益州时,因其屡立战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接了赵云的班。又在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役中立下大功,被封为汉中太守。汉中对于蜀汉而言非常重要,是蜀汉的北方大门,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个职务应该是张飞的,可是却被刘备给了魏延,由此可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在关、张、马、黄死后,魏延和赵云二人就是蜀汉集团中武将中的顶梁柱。赵云虽是名将,但是其率军独当一面的能力有限,而且年龄偏大,据史书记载,赵云的年龄应该和刘备相同或者稍大,在诸葛亮北伐之时,已经年过七旬了。魏延则正是壮年,既有武勇,又有方面统军的能力,因此,在赵云死后,魏延就成为了蜀汉武将第一人。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三国演义》连环画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魏延和诸葛亮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攻魏的方略上。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提出要率军走子午谷,偷袭长安的策略,被诸葛亮否决。如果单纯从战术的角度来看,魏延此计也不失为上策,可是从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全局来考虑,则是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因为诸葛亮深知,即使蜀汉拿下了长安,在曹魏关东和雍凉军队的夹击下,也守不住。而且,只要是曹魏在雍凉的军队守住了陈仓、褒斜、骆谷等几条通道,蜀汉军队就死路一条。蜀汉的军事实力很弱,充其量不过十余万人马,而这些军队绝大多数都被自己带走,如果出现上述局面,那么,蜀汉就要灭亡。

因此,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个幌子,其真实的目的是要在凉州地区多占点地盘,为蜀汉政权多增加点实力而已,并不是一定要直取长安。因为此时的天下大势已经变了,蜀汉已经失去了荆州、上庸等战略要地,再也恢复不到《隆中对》中自己所规划的战略布局了。

魏延则不同,他可以称之为军事家,但绝不是战略家,而且情商极低。在蜀汉无论是政界还是军界都绝少盟友,尤其和杨仪不对付。魏延作为丞相府司马和担任丞相府长史的杨仪本来应该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可是,这二人都因为争权夺利不得其死。

诸葛亮死后,魏延满以为凭自己的资历和地位,应该是代替诸葛亮掌握军权的第一人,可是,诸葛亮却安排杨仪执掌军权,这就触了魏延的逆鳞,做出了一系列地不应该做的事情,最终被马岱所杀,死后,还被安上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三国人物—魏延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精心安排的。如果诸葛亮死后,遗命魏延掌握军权,魏延肯定不会退军,而且会采用他自己之前提出的偷袭长安的计划,这很有可能会使蜀汉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即使魏延在此时不采取极端手段,而是回到了成都,那么, 此时的蜀汉武将中没有任何一人能够压服住魏延。如果在成都祸起萧墙,还不如在退军途中干净利落的消除隐患更好。因此,诸葛亮才遗命杨仪掌军来故意激怒魏延,使其判断错误,最终被杀。

至于说魏延谋反,则又是无稽之谈。如果魏延真的谋反,那么,他的路线就不应该是南返汉中,而是北进投靠曹魏才是,并且还上书后主,与杨仪互相攻击对方谋反。魏延之死,是蜀汉内部在权力交接过程中出现的内斗,和谋反无关。

魏延的悲哀在于,他在蜀汉内部无论文武就没有一个支持者,或者潜在的支持者见其大势已去也不敢出面来为其平反。胜利者更是尽其所能的往魏延身上抹黑,这是封建社会官场黑暗的一个缩影,即使以诸葛亮传人自居的姜维、蒋琬、费祎等人也不例外。后世好事者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鬼不测之机,又给魏延安上了若干情节,使其成为了不忠的代表,因此,才有了《三国演义》中“反骨”那一段情节。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三国演义》连环画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下一篇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袁绍不过一太守,凭什么可以做盟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