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收藏 0 0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图片来自网络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了。其实,把“卧薪尝胆”四个字作为成语却是起源于宋朝苏东坡,所描述的也不是勾践或者夫差的事迹。

苏轼曾经写过一篇游戏性的文字《拟孙权答曹操书》,是模仿孙权的口吻写给曹操的一封回信。在信中,苏轼第一次使用了“卧薪尝胆”这个词:“……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在该文中,苏轼以孙权的口吻向曹操表达了自己继承先父、先兄遗志的态度。“卧薪尝胆”一词始于此。

南宋时期吕祖谦所作的《左氏传说》中,曾有过吴王夫差“卧薪尝胆”的记载;明朝张溥也在《春秋列国论》中有关于“夫差即位,卧薪尝胆”的描述;马骕的《左传事纬》、《绎史》中都把“卧薪尝胆“的事迹按在了吴王夫差身上。

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今古纪要》和《黄氏日抄》、明朝末年梁辰鱼所作的《浣纱记》又把“卧薪尝胆“的事迹按在了越王勾践身上。由此可以看出,最晚在明朝,关于“卧薪尝胆”的事迹究竟是吴王夫差的还是越王勾践的,仍然众说纷纭。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把“卧薪尝胆”的事迹最终落在越王勾践身上,最大功劳应该记在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身上。小说的传播速度无疑是惊人的,它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兼之评话的影响力,最终确定了“卧薪尝胆”事迹的归属。在不久后的清朝初年,吴乘权编写了一部简易通俗的史书《纲鉴易知录》,更加确定了“卧薪尝胆”的事迹归属于越王勾践。

可是,这些说法都是在苏轼发明“卧薪尝胆”这个词语的后期,那么,在宋朝之前的史书中是如何来记载这段历史的呢?

《国语》的记载

在《国语》的《吴语》与《越语》中,详细描述了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恩怨,夫差与勾践之间的战争胜败经过。可是,在这几本史籍中,完全没有夫差与勾践任何关于“卧薪尝胆”的记载。

《史记》的记载

在《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只记载了勾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只有“尝胆”,并没有“卧薪”的说法。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图片来自网络

《越绝书》的记载

东汉时期成书的《越绝书》已经不能算作是纯粹的史书了。书中描述的内容虽是继承了先秦典籍中吴越二国的历史事实,但是却加入了很多小说家言,怪诞的传闻和离奇的传说比较多,其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就是这样,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卧薪尝胆”的记载。

《吴越春秋》的记载

成书时间与《越绝书》差不多的《吴越春秋》,其创作风格与《越绝书》类似。不过,和《越绝书》不同的是,在《勾践归国外传》篇中却有着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的记载。至于“卧薪”,则没有任何记载。

笔者罗列了这么多典籍,都没有找到关于“卧薪尝胆”的出处,难道这件事是杜撰出来的吗?

如果我们换种思路来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惊喜地发现。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图片来自网络

“卧薪尝胆”如果从字面意义来解释的话,只能是“尝胆”让味觉感觉到痛苦,“卧薪”(躺在木柴铺成的床上)让体肤受到痛苦。可是,在《吴越春秋》的《勾践归国外传》篇中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勾践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这个“蓼”字根据《毛诗》的解释为苦菜,这种苦菜积攒的多了,就成为了“蓼薪”。《吴越春秋》这段话的意思是:勾践在“目卧”(想睡觉)的时候,用苦菜来刺激自己,打消睡意,所谓的“卧薪”指的是这个意思。加上“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的记载,构成了完整的“卧薪尝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史书中最早出现“卧薪尝胆”这个词是在《吴越春秋》中,只不过是没有把这四个字连在一起而已。至于这个事迹在古籍中和夫差的关系,都没有早于《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和勾践的关系,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断定,“卧薪尝胆”是发生在勾践身上的事迹无疑呢?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的事迹?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军中有一曹,闯献为之心胆摇”—一代名将曹文诏陨落湫头镇

下一篇

魏延脑后的“反骨”究竟是怎么被安上去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