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收藏 0 0

作者:王小五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1 中国的大一统宿命

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其威力巨大,形成了今天中国的地理结构。

古代中国核心区(财富产出区),由燕山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等一系列山脉及高原围拢,由北至西再到南,呈现C型,犹如巨碗。

水借山势,高耸的山脉形成冰川融水,汇聚成河。碗形结构使水系更集中,高原、丘陵、平原的地势落差,使得核心区河流,纷纷东流到海。

大河水系又延伸出繁密的支流,彼此交错纵横,很容易通过运河连接成网,傍水而生的人们,通过饮水、灌溉、航行,连成一片。

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但由于风高浪大,夏季台风活跃,使得古代国人海上活动较少,成为典型的陆权国家。

核心区平坦的地形,交错的网络,使得历朝历代在征战中,向前推进的成本较低。而核心区水土丰茂,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在古代农业社会,更代表巨量财富。这种财富的量级,不仅可以养活本土人,还能够被转移支付,养活草原、雪域高原、西域等兄弟板块,是真正的天下粮仓。

因此,只要土地有足够的人力或技术得到开垦,扩大版图总是有利可图的。

在春秋末战国初时期,国人发明了铁犁,极大提高了农田肥力。各诸侯国能够从土地获得更多财富,用作军费,灭国战争成为可能。

诸侯国板块在征战中彼此交融,秦胜出而统一天下,从此大一统成为中国政治结构的主流,因为一旦人口和技术条件超过临界点,分裂总会被统一取代,形成中央极权。

2 小国林立是欧洲的宿命

欧洲与中国相反,如同一只扣着的巨碗。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中心高耸着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两座巨型山脉,中心腹地是“欧洲屋脊”瑞士,和两大山脉围成的盆地国家匈牙利。两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与周边的国家均相去甚远,使得周围国家很难联接成体。

水借山势,高耸在欧洲中心的山脉形成高山融水,汇聚成河,使得欧洲的河流,像伞上的雨水一样,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去,彼此之间越行越远,很难通过运河沟通整合。

如此互相远离的水系分布,加剧了欧洲的离心趋势。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沿着这些河流,繁衍出了下图的族群,呈环形分布于欧洲大陆四周。


由于彼此占据的板块体量和资源禀赋相当,没有任何一个板块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使它有力量去整合和消化哪怕是相邻的几个板块。

欧洲的外海,进一步加剧其撕裂。其海岸线漫长且破碎,岛屿深入内海,航行非常便利。各大半岛及和大陆合围,形成一个个风平浪静的陆间海。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陆间海交通便利,很多亲缘族群,沿着海盆四周聚落,建立了环海的政权实体。

如环波罗的海的瑞典帝国,横跨英吉利的安茹帝国,环第勒尼安海的阿拉贡帝国,环爱琴海和黑海的雅典帝国,以及整合了整合地中海海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等。

在这种力量的牵引下,欧洲大陆进一步离散。

然而欧洲的悲催还不仅于此。其四周无天然屏障,东西南北都无法抵御外来者。于是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陆续杀来。

亚洲游牧民族乌拉尔人、突厥人、蒙古人;中东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北非迦太基人、柏柏尔人;北欧维京海盗,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

外来的威胁,使欧洲各板块不得不发展各自路线,进一步加剧内部分化。

外部的威胁更来自西边的英国和东北的俄国。

英国一直饰演“欧洲搅屎棍”的光荣角色。其与大陆相隔,不仅不会被吞并,而且可出击制衡各大陆板块。其使出浑身解数,合纵连横,保持欧洲的分裂,获得充分的议价空间。同时欧陆战争导致资本、技术、人才外流,第一选择会去金融避风港英国。

比如欧陆宗教革命杀得昏天黑地时,几千名高级技术人员亡命英伦,英国将其收入麾下,给待遇和严专利权,带来技术的突破。

东北的俄国,为保住对欧洲的霸权,总是与英国暗送秋波眉来眼去,共同分裂大陆。历史上法德的两次统一欧洲的尝试,都被英俄联手破坏。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今天已无昔日光辉的大英,仍在为脱离欧盟做着努力,不过分裂欧洲的主要角色,早已被美国大哥取代,他和曾经的苏联,甚至平分过欧洲。

覆碗地形、放射状河流、半岛合围的陆间海、英俄美等外围力量,将大陆深深割裂,使欧洲形成了小国林立的状态。

正是由于种种离心力,欧洲大陆很难形成稳定、统一的国家形态,也无法获得大规模陆地市场,甚至无法种植足够的粮食,养活人口。

大陆的离散,带来的不是和平与安定,而是制衡、战争和世仇。当来自东方的陆上贸易通道被掐断后,欧洲国家为保生计,一方面要彼此竞争与制衡,另一方面要出海。

在小国彼此制衡与扩大海外贸易的过程中,欧洲衍化出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金融逻辑。

3 货币体系差别


大一统的中国形成中央财政货币体系


中国古代财富量,长时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秦朝开始建立高度集权国家,统一了货币,唐朝出现了完整的商业汇票体系——飞钱,以及银行雏形——柜坊,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比欧洲早400多年。

经济发展的另一因素是建立国有企业。汉武帝时期,由于常年征战匈奴,国库空虚,桑弘羊建议将盐铁等利润丰厚的行业,收归国有。此举为汉武帝筹集大量军费,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力。之后的皇帝,多效仿这一做法,甚至将丝绸、茶叶等收归国有,成为我国绵延几千年的金融制度底色。

这种货币体系也存在瑕疵:全社会只有皇帝一人有信用,民间百姓的信用很难建立。


如山西票号,在清朝已很发达,慈禧也曾向他们借钱,但随着外资洋行进入,山西票号很快衰落,主要原因是随时可能抄家或朝代更迭,百姓对他们不信任,导致其资金筹集能力弱。

金融制度有惯性,民间信用缺失延续至今,使得民间金融风险不断,90年代“非法集资”、近年P2P暴雷,炒石头、炒香烟等,都是民间财富寻找投资机会,但缺乏成熟的民间信用体系导致。

四分五裂的欧洲形成银行信用货币体系


中世纪,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占领,11世纪时,教皇组织教徒进行十字军东征,不久攻入圣城。之后基督教徒源源不断地来圣城朝拜,为保护教徒,成立了圣殿骑士团。

为何中国大一统,西方多国林立?其实并非地理因素

由于路途遥远,教徒无法随身携带大量财物,需要异地托管财物的系统,但当时欧洲小国众多,没有谁有能力构建庞大网络,只有遍布欧洲的军事力量——圣殿骑士团。

慢慢地,圣殿骑士团发现金融业才是最赚钱的行业,于是拓展业务:为英国国王保管王冠,替国王收税,经营英法皇室债务、债券,为贵族进行信托理财,甚至为交战中的国王提供贷款。

到14世纪,他们发展出汇款、存贷、理财、支付等标准的信用中介业务,国王、贵族、百姓,都通过它进行理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银行。

欧洲小国林立的政治生态,给圣殿骑士团留下了权力的真空,演化出发达的信用、契约体系。


总结

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源于完全相反的碗状地理条件,这不是地理决定论,而是地理约束论。地理与气候,会严格限制区域的资源禀赋、人的行动范围,从而决定不同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例如大河流域容易形成定居模式,而草原区域容易形成游牧模式。

众多拥有相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语言、文字、文化,并联结成政治实体。中国与西方便形成了迥异的政治结构。

上一篇

福建有个古村:出现“太极两仪”奇观,朱熹后代隐居于此

下一篇

萧皇后貌若天仙,不幸生逢乱世,6任丈夫全是皇帝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