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收藏 0 0

安史之乱前的漕运

隋亡之后,唐废弃其故都洛阳,改建都长安,长安又西去洛阳千里,地处关中平原,号称沃野。但因平原狭小,土地狭窄,农业不足供应京师,因此为防备灾荒,就得储备足够的粮食,历代王朝统治者对此都不敢稍有疏忽。

唐建国之初,高祖与太宗之世,用度有限,又注重节约,水陆运输,水旱的储备大致够用,漕运尚无发展。到了高宗后面临日益严重的困难,因此不得不想尽办法以通漕运。以下据《旧唐书·食货志下》及《新唐书·食货志三》看唐代所开新渠运道及对前代运渠的整治:

1.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水部郎中姜行本奏请在陇中开五节堰,引水通运。

2.高宗永徽元年(西元650),沧州刺史薛大鼎奏请:本州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而今应重新开通,引鱼盐于海。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雕像

3.咸享三年(西元672),关中饥,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运晋绛州仓粟以赡之。高宗委以”运职”,河渭之间,舟楫相继,会于渭南,自师顺始。

4.武则天大足元年(西元701),于东都(洛阳)立德坊,穿新潭,安置诸州租船。

5.玄宗开元二年(西元714),河南尹李杰奏:汴州东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漕运不通;开元十五年(西元727),令将作大匠范安及检行郑州河口斗门。

6.开元十八年(西元730),宣州刺史裴耀卿奏陈漕运事。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裴耀卿画像

7.开元二十九年(西元741),为彻底解决三门峡运输的困难,陜州刺史李齐物凿三门山以通漕运。

8.天宝三年(西元744),以长安令韦坚兼水陆运使。韦坚整治汉隋运渠,起关门,抵长安,通山东租赋。

唐开元二十一(西元733)年在裴耀卿改革运输法之前,所采行的长运法,大致为地方州县将要上供之税赋物资聚于扬州起运点后,组纲运输,中间没有透过中转运输,没有经过任何运输环节,中间没有变换运输方式和工具也没有装卸货,直接到达目的地洛阳。

若依运输原理而言,它是经济而快速的,但由于漕河的水文受限于其经过的地区的自然环境影响,使得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而三门段的运输条件,过去虽先后经褚朗、杨务廉、李杰等人在水、陆二运上的改革,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使整个漕运运输功能差,不能完成朝廷之要求。

裴耀卿在玄宗的同意下建立仓储制度和分段运输法,改革过去“功力虽劳,仓储不益”的直运法。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黄河

经裴耀卿之改革后,南方漕船只要运至河阴,将物资贮纳河阴仓后,改由官府自雇船另运,不必停滞等候河水的涨落,而节省了运输时间;

江南租米在河阴仓卸下租米后,便可使船南返,不必航行于水性不太熟的黄河中,减少过去吴人不便漕挽,由是所在停留,日月既淹,遂生窃盗之麻烦与生命危险,而有利于民生;

开山门十八里,以避湍险,由漕船换车陆运,不免麻烦,但较昔李杰洛阳陕州间之陆运为方便,而保障了船工的生命安全;

贮存于河阴仓的租米等河水深度适合时,才用船装载西运,并令晓习河水者递送纳于太原仓,运输效率和运费自然得益不少。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唐转运仓位置图

安史之乱后的漕运

安史之乱后,对于漕运也有些许开发及整治,以下据《旧唐书·食货志下》及《新唐书·食货志三》看唐代所开新渠运道及对前代运渠的整治:

1.宪宗元和三年(西元808),淮南节度使李吉甫筑平津堰,因漕渠庳下,水皆入淮,夏季水不足,不能通运,遂筑此堰。

2.文宗太和初(西元827~835),咸阳县令韩辽请疏通秦汉故渠兴成堰。

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卷三十七、八:

泗州盱贻,有直河,(睿宗)太极元年(西元712),刺史魏景清引淮水至黄土冈,以通扬州。宿州虹县,有广济新渠,(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西元739),采访使齐澣开,自虹县至淮阴北十八里入淮,以便漕运。扬州城内,以旧漕渠浅,漕运误期,盐铁使王播于(敬宗)宝历二年(西元826),自七里港引渠东注官河,长九十里,以通漕运。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华州华阴县有敷水渠,(文宗)开成二年(西元837)凿渠,以泄水害。五年(西元840),刺史樊忱复凿之,使通渭漕。《资治通鉴·唐记》卷二二三:代宗广德二年(西元764),汴河堙废,漕运自江、汉抵梁、洋,遇险劳费。以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转运使,议开汴水。

《新唐书·地理志》卷四三载疏通灵渠事:此渠属桂州理定(今广西兴安)境内,引漓水成渠,为故秦史禄所开,后废而不用。

《唐会要·疏凿利人》卷八九,载开凿孟渎:宪宗元和八年(西元813),常州刺史孟简在江苏武进因故渠开新渠,此渠即以”孟渎”名之。孟渎亦非唐代所开,是利用一份天然河道和前代旧渠故道而成。

《新唐书·地理志》载:宪宗元和元年(西元806),山南道节度使严砺疏嘉陵江通漕,供应成州戍兵。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唐代的水运系统,要言之大概可分为几点说明:

第一,从全局来看,终唐之世,其水运因袭汉代以来主要是隋代的运河系统。隋代都城洛阳通江南的运河,就是广通渠,唐时称广济渠。接续广济渠的下一段便是山阳渎至扬州,由扬州再续通杭州的一段,即隋代的江南运河。自长安至洛阳的一段,大体沿用汉代的运道。

第二,唐代运渠的另一特点就是新开辟的少,主要是对前代的运渠进行全面整治和修补,如唐中叶对汴水的疏浚,对已废置的灵渠重新修整,并恢复使用;扬州漕渠堙塞,加修新的辅助工程,使之通漕。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唐朝扬州运河景象

第三,唐代新开通的运河不多,已见的新运渠,规模都很小,最长不过三.二百里;就其用工,最多也不过三万人,这同隋代动则百余万人,凿渠八百里乃至千余里的规模,相去甚远。

隋唐开凿的运河,无论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还是在运河及漕运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隋代开辟贯通南北三千余里的大运河,应居首创地位。自此,中国进入运河与漕运大发展与繁荣的辉煌时期。

安史乱发,经八年始告平息,但北方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漕路也阻绝,在时新承大兵之后,中外艰食,京师斗米尝至一千,官厨无兼时之秧,禁营军乏食,畿县百姓挼穗以供之朝廷乃决心整顿漕运,以输东南物资济京师,刘晏授命为盐运使后担负起艰巨任务,乃全心着力于改革,首先疏通漕运航道,继而改革漕运运输事宜。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刘晏图像

漕运运输经刘晏改革后,从漕船建造,物料选用,分段接运、人力调配和漕运防护……等方面,都由朝廷根据实际情况做全面安排,将漕运由朝廷直接经营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漕运经营制度,不但恢复了运输功能,且节省了很多运输时间与费用,江淮税赋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

漕粮的运量多达一百一十万石,少时也有五十万石,这些粮食运到河阴后,其中四十万石运往京师,其他一部份运往陕州太原仓,以备下年黄河春水初通而江淮米尚未运到时,先运入关中,以供应用,剩下的贮存河阴仓。往后五十年皆依其制。

唐代国家财赋仰仗江南,韩愈的“当令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的说法虽不免有夸大之嫌,但却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基于南方农业经营的发展,唐代漕运重心十分明确的转向南方,这在唐代漕道的分布及走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唐代漕运的主要通道有以下几条:

(1)东南运河道。这是沟通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四大水系的水运通道,这条水道在唐代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是官府用以漕运江淮诸道的粮食。其中,山阳渎和江南运河是唐代东南运河最重要的二条航道,这两条航道虽然前已有之,但为了漕运的便利,唐代政府仍花了较大的气力修业和治理。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2)江淮汉沔道。该水道也早已有之。唐初进行了治理,中唐以后,藩镇势力常常切断东南运河,以此与唐朝朝廷对抗,削弱朝廷势力。唐王朝为了转输东南租赋,便临时起用江、淮、汉、沔这种水陆相兼的漕运通道,向关中输送财物。唐王朝在”安史之乱”、李希烈反叛以及唐僖宗逃亡蜀地等政治动乱中,皆利用江、淮、汉、沔水道漕运巴蜀和江淮租赋接济唐朝政权。故而,该水路通道对于维持濒于崩溃的唐中央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大瘐灵渠道。这是唐王朝用以漕运岭南及安南等地租赋的漕运通道,从广州出发,又载舟船沿赣江至豫章,再北行至彭离蠡湖,入长江,沿江抵达瓜洲,接山阳渎,再由东南运河漕运长安。最为险要的大瘐岭一段,唐王朝先后进行多次治理。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4)灵渠道。灵渠,南接漓江,北接湘水,是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作运河,唐后期,朝廷认识到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及对河道的治理,并且不避艰险,达到漕运。

(5)嘉陵故水道。这是自古连接关中与巴蜀一带的漕运通道,唐代晚期,藩镇蜂起。各专租税,黄河南北、江淮一带难有上供,朝廷多仰赖该运道漕运粮食。

(6)黄河汾水道。该运道属北方运道,随着北方的动荡,迅速瘫痪。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漕运状况以及改革后的变化

唐邗沟与江南运河图

从唐代漕运主干道的分布及走向不难看出,唐代漕运重心在南方,无论是唐前期的太平之世,抑或唐中后期的大乱之世,南方漕运始终是唐王朝的生命线,唐人杜牧便道出了“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的强烈感受。

这与两汉时期的漕运格局完全不同。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南方的开发和长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体现了漕运的指向必是经济大发展地区这一重要史实。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代漕运运输之研究》

《唐会要》

《丛书集成新编》

《新唐书》

《韩昌黎集》

上一篇

中国故事100篇之隋文帝改革,当政者们竖立富国安民的样板

下一篇

你知道吗,圣人孔子的身份可没那么简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