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收藏 0 0

《大明风华》中把朱家五子之间的关系拍得其乐融融,确实给观众带来不少笑料。然而在这种笑料之下,朱家的矛盾可不会消除,太子朱高炽与朱高煦的皇储之争仍在继续。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面对这种皇储之争,他完全可以杜绝,但问题是争的都是他儿子,他又如何下得了手呢?朱棣去世之后,深谋远虑的朱高炽有他人生仅剩下几个月的时间里暗中谋划,稳定南方局势,再策反朱高煦手下的将领。当朱瞻基与朱高煦正面交战时,朱瞻基自带喇叭,对着叛军展开嘴遁,叛军纷纷举手投降,朱高煦的叛乱就此瓦解。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朱棣

  但在历史上可不是这样,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都知道朱高煦将来可能会造反。朱棣将朱高煦封在乐安州(今山东惠民),让朱高煦老老实实地在封地呆着;朱高炽听闻朱高煦要反,立即把他召到京城,大加封赏,安抚他;朱瞻基对朱高煦言听计从,结果朱高煦造反了。

  有朱棣作为榜样,朱高煦造反也有模有样。要造反先要找个由头,才能名正言顺,朱高煦打的旗号也学朱棣,叫“靖难”,然后列出一大批所谓的“奸臣”,说自己要打到京城去铲除奸臣。明宣宗朱瞻基地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围困朱高煦的封地乐安州,然后每天往城内射入劝降信。孤立无援之下,朱高煦真的投降了,这场叛乱仅花一个月就平定了。

  朱高煦的造反从开始到结束双方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战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太戏剧化了。如果朱棣还在世,面对这种儿戏般的造反,肯定被朱高煦给气死了:“我教你这么造反的吗?我的本事你都没学到家。”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朱棣

  细细分析朱高煦造反的过程,对比一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知道朱高煦的造反真的形同儿戏:

  1.造反要有名头,但名头要有依据

  朱棣造反的名头是建文帝削藩,建议削藩的是齐泰、黄子澄等人。因建文帝暴力削藩,确实给当时的藩王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给整个天下带来混乱,这就是依据。

  朱高煦造反的名头是什么呢?朱瞻基有做什么事情触动了朱高煦的神经吗?没有。朱高煦只是自己编了个奸臣名单,然后告诉天下人这些人都是坏人,还把夏原吉放在第一位。而这个名单上的人几乎跟朱高煦素无瓜葛,没有谁侵害过朱高煦的利益。

  由此可见,朱高煦造反纯粹是个人有野心,这样的造反是很难得到支持。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朱高煦

  2.朱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朱高煦却是

  朱棣起兵之后,第一时间联系其他受建文帝削藩影响的藩王,例如代王、宁王等,与这些藩王结盟,共同起兵。这些藩王合起来的实力是相当大的。

  朱高煦联系过的人有两个:英国公张辅和朱高遂。张辅一口回绝,甚至请求带兵平叛。朱高遂心中想坐观虎斗,始终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也就是说,朱高煦是一个人在战斗。

  3.兵贵在神速,扩充实力最要紧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起兵,当天占据北平,七月二十七扫平北平周边,做好准备,以待朝廷大军。八月二十四日,朝廷耿炳文的军队集结完毕,这时朱棣的势力扩大,手中军队近十万,已成气候,而且已经做好与朝廷军队交战的准备。后来朱棣更是留朱高炽坚守北平,自己率军开辟新战场。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朱高煦

  朱高煦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听说朱瞻基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朱高煦认为容易对付,竟打算在乐安州与薛禄交战,这是摆明了想以乐安州一地来抗整个大明,无异于坐以待毙。山东距离北平又近,朱瞻基御驾亲征,率军围困乐安州。即便不交战,时间一长,朱高煦自溃。

  从朱高煦起兵,到朱瞻基得知消息再率军平定朱高煦,整个过程仅一个多月。朱瞻基做到了兵贵神速,朱高煦自竖大旗造反以来,什么都没做。夏原吉作为一名文官,对军事一窍不通,但也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

《明史·夏原吉传》:且兵贵神速,卷甲趋之,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心也。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朱高煦

  4.意志一定要坚定,准备要充分

  朱棣起兵是有谋划的,当建文帝削藩之时,他已经打定主意要起兵,并且暗中做了充分的准备,以至于建文帝都没有想到朱棣真的敢起兵造反。

  朱高煦在朱棣当皇帝时已经想造反了,所以朱棣才会把他打发到乐安州。朱高炽和朱瞻基也知道朱高煦想造反,才会采取各种手段应对,朝廷也针对朱高煦造反做也充分的准备。反倒是朱高煦自己没有准备好,心中的想法总是在造反和不造反中徘徊。以至于起兵之后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等到朱瞻基围困乐安州时,他又害怕了,选择投降。

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学朱棣造反,被朱瞻基嘴遁搞定,朱棣:没学到家

朱瞻基

  朱高煦不明白的是,一旦选择造反,就已经没有后路。如此犹豫不决,事情只会变得更糟。 

  由此看来,在朱棣的眼中,朱高煦的造反形同儿戏,确实是本事没学到家。

上一篇

太监素为人瞧不起,明朝此太监竟与当朝大学士结成至交好友

下一篇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临终前说的话,其实是明朝数代皇帝的梦想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